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国际知名汉学家韩瑞亚教授做客狮子山国学论坛解析明代志怪小说地理密码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方宪 金艳)6月19日下午,狮子山国学论坛在人文社科楼附楼会议室举行,由文法学院国学部特邀国际知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文明系博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韩瑞亚(Rania Huntington)作学术讲座。韩瑞亚教授长期深耕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研究,著有《异类: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墨与泪:俞氏家族的记忆、哀悼与书写》等学术著作。本次论坛吸引了文法、经管等学院的师生及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参与,现场学术研讨氛围热烈。

韩瑞亚教授讲座现场

地理视角下的志怪叙事:虚实之间的文化图景

韩瑞亚教授以《明代志怪小说地理问题研究》为题,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切入,认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丰富多样、独具特色,尤其在叙述上多以具体地名开篇,与西方神异故事的模糊空间形成鲜明对比。她以晚明《耳谈类增》《狯园志异》两部小说集为核心,通过数字统计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志怪故事的地理分布规律——怪异叙事并非集中于边陲,而是密集出现在江南、京畿等繁华都市区。韩教授表示,从地理因素来看,与诗词、章回小说的处理方式不同,志怪小说是“声音的文体”,其作者对地理的描述介于虚实之间,源自个人与朋友圈见闻,故需要结合作者经历、交游等因素才能解码其文化意涵。

聚焦湖广:地域书写与文学想象

韩瑞亚教授在讲座中特别讲述了“湖广省的怪异”的话题,借助对《狯园志异》中外省人笔下的长江故事与《耳谈类增》本土视角的汉江叙事的对比分析来揭示文本特色与思想意义。韩教授通过两个故事的地理路线,以及洞庭湖、武当山等标志性地理的文学解读,生动阐释了地理要素如何成为志怪题材的生成媒介与地域想象的载体。她还透露未来研究将结合历史地理、田野调查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志怪小说的学术价值。

跨界对话:文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多元碰撞

讲座结束后,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国学部陈朝鲜老师以武汉地名“杨泗港”为例谈“杨泗将军”(民间信仰的水神)的地方信仰,探讨志怪对地方文化的承载功能。毕耕老师指出,志怪小说中的地理因素既可以作为故事情节的背景,也可以成为文本构成的材料,方言俚语还是小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艳老师从教学实践、阅读经验出发,强调文化路径在小说教研中的重要性。湖北师范大学胡婷婷老师就晚明志怪发展的原因与韩教授深入交流。学生代表亦踊跃发言,分享宜昌地方当代志怪文学、志怪小说的史学补充价值、志怪故事的民间信仰文化功能等,展现青年学子的思考深度。

师生与韩瑞亚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国学部方宪老师在总结道,韩教授的跨文化视野与“远读-近读”方法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数字人文时代重申了文本细读与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本次论坛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与思想启迪,而且搭建起文学研究与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对提高师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审核人 陈朝鲜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