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郑佳怡)4月21日至22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工作会议在我校顺利召开。会议由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执行专家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顾泽茂教授主持,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疾病防控研究室全体岗位科学家、相关岗站科研人员及技术骨干,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防治处金刚参加会议。
校科发院重大项目管理处处长杨毅在会上表示,特色淡水鱼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在保障国民优质蛋白供应、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显著。她提到,当前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科学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动态优化体系布局。她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产业体系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水产学院院长张永安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药物残留治理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他表示,建立规范用药体系,构建数字化追溯平台,研发快速精准的检测技术,是降低药物残留、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整合优势科研力量,重点开展绿色渔药研发、安全用药标准制定和智能监测系统开发等攻关工作,为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程波上台发言(学通社记者 李家旭 摄)
会上,疾病防控研究室全体科学家汇报了2025年度工作计划。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程波重点汇报了特色淡水鱼药物残留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等重点工作进展。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防治处金刚指出,特色鱼养殖应强化预防为主理念、加强疾病监测力度、推进绿色养殖模式创新,切实降低药物残留风险。

会议全景(学通社记者 李家旭 摄)
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他表示,要重点针对黄鳝、泥鳅、大口黑鲈、乌鳢等主要养殖品种,着力推进“精准快速检测技术研发”、“针对性防控技术规范制定”、“构建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重点任务。要求通过多岗位协同创新,切实解决产业中的药残治理难题,为特色淡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审核人 顾泽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