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治未病团队赴江西推进全谷物行动与健康治理合作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智勇)3月29日至30日,我校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治未病团队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考察交流,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鹰潭市及余江区人民政府等单位,重点围绕全谷物行动和用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的治未病行动开展合作交流,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福祉。

治未病团队成员张启发院士、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金安江、石秀娟副教授、税珂副教授、双水双绿研究院副院长余四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珞颖教授等参加交流。

29日下午,张启发院士应邀为余江各乡(镇、场、街道)、区直及驻区单位负责人、卫健系统代表、农业领域代表等400余人,作“全谷物行动与健康治理”专题报告,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美珍、副市长张绍丽、市科协主席葛菁和余江区区长方淼滨、副区长姜翠萍等市区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专题讲座现场

张启发院士首先诠释了粮食安全理念的时代演进,提出构建“提供丰富的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的战略目标,强调现代农业应着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压力,通过保障粮食安全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协同增效。他解析了适于全球民众的健康膳食结构:以全谷、蔬菜、水果、豆类、坚果、高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为主,适量摄入鱼禽类,减少红肉的摄入,无加工肉制品、添加糖类及精制谷物的摄入。

张启发院士作专题报告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亚健康和重大疾病的根源,高糖易消化的精米白面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根源之一”。张启发院士指出,“主粮革命”应突破传统稻米仅作为能量来源的局限,“主食”应承担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的“主要”使命。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他倡导“主食全谷化,黑米主食化”,提高全民族的营养健康水平。全谷物食品营养丰富,具有调节血糖/血脂、促进肠道健康、增强抗氧化能力等多重健康效应。以“华墨香”米饭型全谷黑米为例,该品种不仅膳食纤维、花青素含量高、营养全面均衡,而且通过双水双绿“稻-虾-鸭”新型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互利效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张启发院士阐释了华中农业大学用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的理念与实践,重点推介了“治未病”健康管理体系的三大核心策略:一是优化食谱结构,奉行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谱;二是关注健康指标,全面监测、整体评价、及时纠偏;三是调控自身基因,实施个性化的基因组精准营养与生活习性。治未病较治已病而言,代价低、难度小、获益大。他强调,应建立健康新认知,身体力行,在增进自身健康的同时,将治未病行动辐射推广,助力实现人民“健康长寿、无疾而终”的生命愿景。

张启发院士倡导以“全谷物行动”重构公众饮食模式,通过推广自主研发的“华墨香”黑米等产品,推动主食全谷化普及,同时呼吁设立“健康科学”交叉学科,打破传统医学边界,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健康管理体系。他表示,未来将聚焦绿色营养超级稻育种,努力培育高产、抗生物逆境、抗非生物逆境、全谷物、全营养、全功能的水稻品种。

讲座现场,余江区代表就医院在“医防融合”框架下如何做好全谷物推广行动以提高群众接受度与依从性,怎样让全谷物更好地融入日常饮食等议题与张启发院士展开深入探讨。

30日上午,治未病团队成员一行参加调研座谈会,与余江区委书记罗卫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金珍、副区长姜翠萍及区农业粮食、卫生健康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调研余江区粮食产业发展、医防融合工作情况。张启发院士表示,通过有力践行“全谷物行动计划”和用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的“治未病”理念,深化校地合作,实现学校与余江区的双向奔赴,共同推动全谷物事业落实落细,用余江“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血防精神和现代生命科学保障人民健康。金安江、余四斌等就相关问题做了交流发言。

张启发院士出席余江调研座谈会

在余期间,治未病团队成员专程赴中国血防纪念馆参观学习,并前往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余丰分场卫生室调研了解余江区慢病医防融合体系建设与实践情况。

审核人 金安江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