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鳊鱼种质改良与优质耐低氧新品种培育“项目2024年度总结推进会在我校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露莎)6月27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鳊鱼种质改良与优质耐低氧新品种培育”2024年度总结推进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现场(水产学院 供图)

刘少军院士讲话(水产学院 供图)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科员许璇、杜萌,项目专员丰程程等主管部门领导莅临指导。会议特邀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王卫民教授、云南大学罗静教授和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等组成咨询专家组。我校副校长李大鹏教授,水产学院院长张永安教授,党委书记秦长平等出席会议,项目组成员30余人参会。

李大鹏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在鳊鱼育种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表示,本项目聚焦鳊鱼产业面临的种质退化、低氧敏感和肌间刺等关键问题,其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淡水渔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许璇副主任科员在讲话中强调,项目组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项目汇报环节,项目负责人湖南师范大学陶敏教授及上海海洋大学邹曙明教授、长沙学院刘臻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等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和课题总体进展、阶段性成果、人才培养、经费使用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情况进行了系统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报告后,对项目在新种质创制和机制解析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成果转化推广以及项目组织实施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刘少军院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各课题间的协同创新,将“理论-技术-产品”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同时针对暂未完成的考核指标建立加强科技攻关,布局项目的亮点性成果。

当日下午,与会专家赴鄂州无肌间刺武昌鱼育种基地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无肌间刺团头鲂的繁育体系、生产性能及中间试验情况。

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项目阶段性成果,明确了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为高质量完成项目研发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推动我国鳊鱼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审核:高泽霞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