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杰)我校水产学院鱼类免疫与病害防控团队在B细胞介导的鱼类免疫调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以我国第一大养殖鱼类—草鱼为研究对象,首次在鱼类中发现具有抑炎功能的IgM+CD25L+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亚群,研究成果以“Cold-blooded vertebrates evolved regulatory B cells to participate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为题发表于《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期刊。

脊椎动物B细胞因其产生的抗体在防御病原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家所熟知,然而,以鱼类为代表的冷血脊椎动物的B细胞能否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功能尚待解析。我校研究团队通过多维度实验证实,草鱼共表达IgM和CD25类似物(CD25 like,CD25L)的IgM+CD25L+ B细胞亚群为能够分泌IL-10和IL-35的Breg细胞,并在IL-35刺激下可由IgM+CD25L- B细胞分化而来。功能研究表明,IgM+CD25L+ Breg能通过细胞互作和细胞因子分泌有效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和中性粒细胞吞噬。与CD4+CD25L+调节性T细胞(Treg)相比,IgM+CD25L+ Breg在草鱼免疫组织中分布更广,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响应更迅速,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草鱼炎症性肠病模型中表现出更持久的存留特性。过继转移IgM+CD25L+ Breg可显著缓解TNBS诱导的草鱼肠道炎症损伤并促进肠道组织修复。该研究不仅首次系统揭示了鱼类Breg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鱼类炎症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靶标和新思路,还为理解脊椎动物免疫调节系统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脊椎动物Breg细胞的起源、表型、分化及功能
此外,研究团队还利用10 ×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了草鱼外周血IgM+ B细胞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发现草鱼外周血IgM+ B细胞包含六个细胞亚群,分别是(未)成熟B细胞、先天样B细胞、增殖性B细胞、IgDhigh B细胞、感染I型B细胞和感染II型B细胞,其中后两种B细胞亚群是在细菌感染后才出现的新的B细胞亚群。值得注意的是,感染I型B细胞展现出较高的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IFNφ1表达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体外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实验得到进一步验证,表明鱼类B细胞可以通过分泌IFNφ1等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调节,为深入揭示鱼类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提供了新见解。研究成果以“A single-cell atlas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peripheral blood IgM+ B cell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B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in teleost fish”为题发表于《Zoological Research》期刊。
我校博士后王杰和博士生潘奕如分别为上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张永安教授和张旭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美国苏必利尔湖州立大学Jun Li教授和西班牙国家农业与食品研究与技术研究所Carolina Tafalla教授对Breg相关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湖北省科技重大项目等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biosignaling.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64-025-02311-y
https://www.zoores.ac.cn/article/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4.475
审核人:张旭杰、张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