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学者揭示向健康和可持续饮食模式转变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构成高环境与可负担性权衡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中慈)近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可持续生态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Transitioning to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iets has higher environmental and affordability trade-offs for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饮食转向健康可持续饮食模式虽在长期有益,但短期内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水资源使用增加和食品负担恶化。

转向健康可持续的全球饮食模式已被证实能显著改善环境可持续性和公共健康,如长期(2070年)可提升饮食质量、减少水资源消耗并提高食品可负担性。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长期效益,忽视了转型过程中的动态挑战,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短期环境与经济代价,如初期因食品需求增加导致水资源使用上升和食品负担恶化。当前研究存在时间尺度断层(缺乏对过渡期动态影响的连续追踪)和空间尺度局限(国家差异化路径的量化不足),导致国际政策在激励措施和财政支持机制设计上存在盲区,亟需通过多情景模拟和动态评估填补这一空白,以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的权衡。

资源与环境学院可持续生态课题组依托多学科交叉背景,结合农业生产及其环境影响模型、情景分析方法和国家尺度评估框架,系统量化了全球转向健康可持续饮食模式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团队通过构建四种典型饮食情景(地中海饮食、EAT-Lancet饮食、健康美式饮食和素食饮食),首次揭示了2020-2070年间饮食转型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国家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到2070年,过渡到健康且可持续的饮食模式可以提高饮食质量30.29%–45.43%,水资源使用量都将减少(1.21%–14.73%),食品可负担性将提高(9.29%–63.23%)。然而,在初期阶段,食品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水资源使用的上升和食品可负担性的恶化,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最大平均恶化幅度分别为2.62%和13.06%。这些结果凸显了制定长期规划和提供财政支持的必要性,以确保全球饮食转型的成功。

该研究在国家尺度追踪了饮食转型对环境、经济和健康的动态影响,阐明了向健康与可持续饮食转型的必要性,同时突出潜在挑战,施旨在鼓励各国采取主动措施克服障碍,推动全球农食系统可持续发展治理议程。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邓中慈为论文第一作者,王真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广东工业大学胡元超教授、浙江大学汪笑溪研究员、卡迪夫大学何盼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才博士以及迪肯大学Brett A. Bryan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此外,博士研究生汪靖宇等也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77321, 42077060)等项目资助。

图1 饮食转型对替代健康饮食指数(AHEI)的影响

图2 饮食转型对全球不同国家的用水影响

图3 饮食转型对全球粮食支出及粮食可负担性的影响

图4 不同饮食转型在全球及各收入组层面随时间变化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与权衡

审核人 王真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275-3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