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学者在猫肾移植技术领域获突破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严蕊 赵冬雪)近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丁一教授团队通过构建系统化猫组织配型体系与创新显微外科技术,成功突破猫肾移植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在宠物医疗尖端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慢性肾病(CKD)是猫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呈渐进性发展,最终会因肾衰竭而导致死亡。老年猫CKD发病率高达80%,晚期死亡率100%(Marino, 2014)。此外,急性肾损伤在猫中也较为常见,即使经过治疗,死亡率仍达50%(Legatti, 2018)。在人类医学领域,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手段,但该技术在猫身上的应用面临两大技术瓶颈:其一,猫组织配型体系尚不完善,国外研究显示,不完全匹配的猫肾脏移植会引发严重的排异反应;其二,猫肾动脉直径仅0.1~0.15厘米,为成人肾动脉直径的1/5,显微操作难度极大。这些因素导致猫肾移植手术常因血管吻合部位血栓形成、狭窄或渗漏等并发症而失败。

针对上述难题,丁一教授团队聚焦猫肾移植组织配型体系与血管吻合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经过7年技术攻关,团队建立了猫白细胞抗原配型、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等试验方法,成功构建了完善的猫组织配型体系,并创新性开发出高效血管显微吻合技术。该技术体系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建立的猫组织配型体系可显著降低移植后排异反应发生率;其次,自主研发的血管吻合技术操作简便,约10分钟即可完成肾动脉和肾静脉吻合。经百余次试验验证,手术成功率达100%。目前,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丁一教授团队为患猫“团团”做肾移植手术

4月14日,团队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慢性肾病(CKD Ⅳ期)猫肾移植手术。接受手术的8岁患猫“团团”因食欲减退、嗜睡及无尿症状而被送至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就诊。经检测,其血液尿素和肌酐(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水平均超出正常值3倍以上,被确诊为慢性肾病Ⅳ期,随后接受了肾移植手术。该患猫术后2小时开始排尿,第3天血液肾功能恢复指标正常,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能够自由采食,恢复健康生活状态。

该团队由丁一教授、朱聪副教授、严蕊博士、孙泽瑶硕士、李海洋医师、杨凤医师、桂洲医师、赵冬雪科研助理、冯旻璐科研助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始终秉持着动物福利理念,通过与宠物主人签订供体猫领养协议,确保供体猫术后获得妥善照料和健康生活。

审核人 丁一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