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晏华华 蒋朝常 通讯员 向佳玲)9月8日,新学期第一课开课。校领导姚江林、严建兵、廖济忠、王建鸿、郭刚奇、青平、杨少波,李大鹏,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书记、院长、系主任,督导老师以及管理干部等,纷纷走进教学楼,与同学们同堂听课。
当天,校本部共开设了246门本科课程,366个本科课堂,208名教师授课,修读学生10963人次。襄阳基地开设课程19门,课堂49个,涉及任课教师22名,上课学生3220人次。下午,各学院和襄阳“两新”人才培养基地分别召开评课反馈会议。

姚江林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治苹老师交流(记者 晏华华 摄)
在四教A306和C303,校党委书记姚江林分别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治苹老师和公共管理学院刘艳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机器学习》。在评课反馈会上,他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备课、课堂组织、育人合力三方面提出改进方向:备课环节,在依托统一教材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需结合教师个性及学生年级、专业特点设计内容,借鉴跨学院课程重组经验融入专业元素,聚焦价值塑造与思辨能力培养;课堂组织上,针对 “上热、中温、下冷” 现象,教师要提升课堂把控能力,通过多元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此外,为破解思政教育活力不足难题,要强化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与专业课教师的深度融合,推动多课堂及线上线下协同,思政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要双向提建议,通过凝聚育人合力,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肖英杰老师《生物统计学》上,校长严建兵与师生交流(记者 蒋朝常 摄)
在襄阳“两新”人才培养基地(襄阳书院)二教121教室、321教室,严建兵分别听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肖英杰教授、鄢文豪教授分别讲授的《生物统计学》和《现代遗传学》两门课程。他详细询问了同学们的听课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严建兵表示,要高起点、高站位谋划“两新”基地教育教学工作,用一流科研培育一流人才、一流人才支撑一流科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志趣、点燃他们的“小宇宙”,从而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育堪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他勉励老师们要守正更要创新,以“两新”基地的鲜活教育教学场景为契机,成建制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以SRF等项目为平台,把学生引导向农业工程应用一线、植物生产一线;要探索信息科技、工程科技和现代生物科技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核心课程、创新课程,面向农业重大需求、面向产业一线,打造精品课程、培育一流人才。
据了解,自1990年以来,学校坚持安排领导干部,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天、重要节假日前后和考试前等时间节点深入课堂听课并召开听课反馈会,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学校还安排了部分管理人员通过“狮山智学”平台线上听课及反馈听课意见。
审核人 肖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