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贵礼)7月9日下午,学校在学生综合服务楼501报告厅召开人才培养改革研讨会。校长严建兵、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副校长青平、李大鹏出席会议。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发规部全体成员,科发院班子成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记者 晏华华 摄)
会上,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彭小川聚焦“实施时代英才培育行动,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力”主题,从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思路、2025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实施新农科、新工科2.0时代英才培育行动三个方面作了工作汇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程运江从当前形势与任务、“十五五”工作思考、近期重点工作三个方面汇报了研究生改革设想。

严建兵讲话(记者 晏华华 摄)
严建兵充分肯定了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关于人才培养改革所做的工作,并就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作了讲话。他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树牢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一体化谋划教学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他强调,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一个是“变”,一个是“转型”,要切实做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以立促破,渐进式推进各项人才培养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未来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发挥好现代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改革的引擎作用,深入思考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逻辑,在由知识传授转向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让师生共创新知识。
他指出,要以一流的科技创新带动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支撑一流的科技创新,并共同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一流的科技创新。要健全机制,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他要求,要围绕强基、守正、创新三个方面成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一是实施项目制改革,把学生成建制、有组织地放在“闻得到硝烟、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融入一流的科研团队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探索全链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项目式培养,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二是实施应用场景驱动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产业链条的问题节点上开展科研创新。三是实施“农业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强化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驱动,特别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
他强调,人才培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其核心路径就是要以项目制为牵引,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贯通。要深化生物科学基础拔尖2.0基地为基础的生物学基础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坚持“强化基础、深化交叉、科教融汇、产教融通”,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应用“三位一体”的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要深化以应用场景驱动的新农科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在大生产应用场景下,智慧化开展耕种管收,全链条培养人才。要深化从传统制造加先进制造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工科建设,以生产具体产品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一体化谋划农工交叉、农工融合。要以“农业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他要求,加强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成建制、有组织地实践类课程建设,强化分类培养;推进评价改革,从单一维度评价变多维度评价,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他希望,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共同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审核人 刘震 王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