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狮山骊歌】为了最后一堂育人大课

近8000名毕业生在狮子山广场接过“狮山锦绣”,完成人生“加冕礼”,自信奔赴似锦前程。这背后,一群来自不同岗位的华农人数月间辛苦付出、默默奉献,以心血和汗水践行“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

狮山锦绣: 37 版色样和136 条样品

“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 当毕业生展开 127 厘米长的“狮山锦绣”时,张之洞兴学富国的宏愿跃然眼前。这份凝结着 127 年办学历史的纪念品,诞生于毕业季组委会 4 月底以来的多场头脑风暴。

毕业生展开“狮山锦绣”(高言曦 摄)

如何让纪念品既有文化意蕴,又能让每位同学找到华农归属感?围绕这个问题,毕业季组委会在 “锦”字上深研细究。为了让绿、黄、灰、粉四色精准对应农学、工学、理学、文学学位服垂布,研究生院和后保部的老师们翻遍色卡,联系近 20 家供货商选样。

“第 37 版色样终于和垂布没有色差了!” 当第 136 条样品通过比对时,毕业季组委会老师欢呼击掌。那些堆叠在办公室的样品卷,记录着从晨光到暮色的反复调试,只为让每位毕业生拿到的锦绣都像量身定制的 “青春记忆”。

方寸之间:千锤百炼只为最佳体验

毕业典礼现场,近万张方凳在狮子山广场横平竖直有序排列,宛如阅兵仪式中整装待发的方阵。

摆放整齐的方凳和毕业礼物(学通社记者 张玲玲 摄)

“主通道宽 2.4 米,方阵行距 50 厘米,列宽20厘米,每排 35-37 座......”毕业典礼现场方案纸上,画满了修改痕迹。由于每年毕业生人数不一样,学院方阵所在位置均需抽签决定,为了在有限空间里保证数千人典礼井然有序,研究生院老师们在狮子山广场实地精准测量,多轮模拟推演以求不断完善方案。

后保部环维中心全员上阵,他们反复用尺子丈量间距,拉长直线检验是否整齐,尽可能减小误差保证方凳摆放有序。环维中心员工张愚有着丰富的会场布置经验,他说:“摆放整齐的凳子既是保证现场秩序的需要,也能带给大家美好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希望大家在这些细微处感受到做人做事应有的认真严谨和责任担当。”逸夫楼卫生间,保洁员的拖把从未离手。由于毕业典礼人流量大,距离典礼现场最近的逸夫楼卫生间开启 “无间断”清洁模式,每隔 15 分钟巡检一次。

食用色素呈扇形缓缓倒入狮子山广场喷泉池,紫色在池中扩散,继而以喷涌之势让人眼前一亮,“狮山紫氲”的浪漫背后,是建安部定时添加色素、补水。水电安全保障、交通秩序的维护,在每一个关系人们安全保障的地方,总有建安人的默默付出。校医院则为毕业典礼设置了专人值守的医疗点,准备了氧气袋、医疗箱等急救物品,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时光里的温度:那些看不见的守护

当毕业生方阵响起欢呼时,导播区的老师们正一丝不苟地忙碌着。调试音响设备,切换视频画面,与网友互动,他们的工作方案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备注或提示信息。为了让关心、关注毕业典礼的线上观众更好地参与其中,直播技术团队克服了连续降雨、时间紧张、网络要求高等现实困难,大家精诚团结紧张有序地完成了直播。校园全媒体记者同学们则风雨无阻地用镜头和笔头记录毕业季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积极传播华农的毕业故事。

整理毕业礼物(研究生院 供图)

第一教学楼105教室是毕业典礼临时物资仓库,负责“狮山锦绣”分装的后保部员工和学生志愿者将纪念品按学院分区摆放。“想到毕业生拿到纪念品时的开心,熬夜也值得。”后保部员工邵宇霆驾车11小时,于21日凌晨将8000份“狮山锦绣”纪念品运回学校。

“好!”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当大家为校长严建兵邀请毕业生品鉴学校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而叫好时,后保部饮食服务中心正在紧张忙碌地备餐。明确套餐方案、采购食材、生产加工、精心烹饪、组织配餐,他们在4天内完成将近8000份“狮山健康毕业餐”的所有相关工作,只为毕业生在告别母校的最后一刻吃上这份情深义重的硬核毕业餐……

这些藏在镜头之外的细节,让 “奔赴锦程” 的主题有了沉甸甸的温度。正如一位毕业生在朋友圈写道:“‘狮山锦绣’镌刻的是母校深情的叮嘱,喷泉里的光影正如师长的目光。这场典礼让我知道,无论走多远,身后总有华农的灯火。”

(本文作者系研究生院 李洪亮 审核人 镇志勇)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