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俊瑞)前沿的AR疗愈装置、诗意的AIGC场景、生动的数字图鉴……6月16日上午,2025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在艺术馆开展,创意十足的作品引来众多师生驻足观展。校领导姚江林、严建兵、王从严、廖济忠、王建鸿、郭刚奇、青平、杨少波,校党委常委李金发等到艺术馆观展并与师生交流互动。文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和艺术设计系师生参展。

2025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现场(学通社记者 费鸣起 摄)

姚江林、严建兵等校领导到艺术馆观展(记者 蒋朝常 摄)

一位同学在观展(学通社记者 费鸣起 摄)
2025届视觉传达设计毕业展以“ 根系·生长的力量 ”为主题,涵盖品牌包装、文创开发、书籍设计、纹样活化、IP桌游、插画绘本、APP设计、信息可视化及人机交互动画等多元设计类别。63组毕业创作共同构建了一个根系网络,在传统土壤中汲取养分,在现代设计中绽放新枝。

互动植物疗愈:基于多感官交互设计的植物疗法实践(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古襄阳酒包装再设计(学通社记者 费鸣起 摄)

京山桥米视觉形象设计(学通社记者 费鸣起 摄)

隽青农场产品视觉形象设计(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盐碱地开出油菜花》农业儿童科普绘本设计(学通社记者 费鸣起 摄)

东施梨品牌形象设计(学通社记者 费鸣起 摄)

“VOIDRIFT”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恩施土豆师”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龙鳞装“五体书语”书籍设计(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华中农业大学足球校队VI设计(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玩游一宙”基于叙事设计的上海天文馆文创设计(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基于AIGC的华佗五禽戏IP设计研究(学通社记者 罗广云 摄)
展览中,两组AR互动装置作品成为焦点。《互动植物疗愈:基于多感官交互设计的植物疗法实践》作品中,观众在触摸真实植物时,系统会实时生成交互动画。据创作者凡子翔介绍,本研究以“互动植物疗愈”为主题,探索了植物疗法与新媒体多感官交互设计的融合路径,构建一种融合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体验的非药物性数字疗愈装置,为心理压力群体提供更具沉浸感与情感联结的心理干预新方式。
另一组《人机共创下生物形态美的创新设计研究——以蝴蝶为例》作品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观众通过手势可实时操控屏幕上由AI生成的蝴蝶形态与色彩变化,展现了人机交互的新可能。创作者李伟辰提到,本研究以闪蝶翅膀的形态美学为核心,结合计算机视觉与生成式AI技术,构建了一套“数据提取-模型生成-交互呈现”的跨学科技术框架,其“视觉分析-生成算法-交互反馈”的技术链路更为艺术设计、生物分类等领域提供了可扩展的跨学科范式。
在产教融合板块,作品《乡村振兴视角下地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以襄阳三珍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包装为例》展现了设计的商业价值。作者张芷雯针对企业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构建了完整的视觉包装体系,所有包装均采用可降解材质,并能通过折叠结构降低运输成本。视觉系统构建方面,团队从产品原料中提取色彩密码,建立味觉联想体系。特别设计的“一包多用”功能,使产品包装可二次利用为花盆托架或收纳盒,目前方案已进入企业落地评估阶段。
展览现场,周奕伟同学创作的《劳务品牌的叙事影像创作研究——以“秭归橙农”为例》同样引人注目。该作品通过叙事影像与数字技术结合,展现“秭归橙农”在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科技引领、匠心传承四个主要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展现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流程。作品聚焦当地六大专业化服务工种,以“讲好秭归橙农故事,传播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深入秭归水田坝乡、电商中心等地调研,创新运用AIGC技术将劳动者形象转化为数字IP,开发系列文创衍生品。
同样扎根农业的还有襄阳三珍、洪湖莲藕、恩施土豆等品牌设计项目。襄阳三珍设计组同学为襄阳芝麻油设计了国内及韩国市场品牌包装,已被商家采用;洪湖莲藕设计组同学为当地政府开发了全套视觉识别系统,包括LOGO、包装及品牌手册,目前已被政府采纳应用;恩施土豆项目则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构传统农产品形象,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本次展览策展团队由文法学院艺术设计系邓玉璋、夏琳、梁骁、陈曦四位老师担纲。邓玉璋介绍:“‘根系·生长的力量’这一主题,既象征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们扎根传统、汲取养分、不断成长的蓬勃生命力,也体现了他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上的积极探索。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根基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学生们的作品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他表示,今年的毕业作品融合了科技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等多种元素,如 AR 互动装置作品《互动植物疗愈:基于多感官交互设计的植物疗法实践》等,体现了当下艺术与科技、传统与当代、不同媒介之间的碰撞交融,催生出崭新的艺术形态与表达语言。

校领导与策展师生合影留念(记者 蒋朝常 摄)
据悉,本次展览由本科生院和文法学院主办。6月16日至22日,为期七天的毕业作品展将带领师生们踏上发现美、感悟创造的旅程。
审核人 邓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