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导师二三事】幸遇恩师王家合 德泽如兰映征途

时光荏苒,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生涯已近尾声。回望这段旅程,最庆幸的是师从王家合教授。

恩师于我,既有学习上的指导和鼓励,也有生活上的关照和教导,还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引领。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风范。

因材施教,倾情托举学子多元梦想

犹记入学之初,王老师便对我们这些新同学倾注关怀。他耐心地与每位同学逐一交流,细致了解我们的专业背景、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力求全面认识大家,为我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他会提供细致的学术指导,鼓励他们深度参与课题研究,锻炼科研能力;对计划直接就业的同学,他会合理安排学业进度,让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有充足时间准备求职。这种灵活且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我曾一度不适应研究生学习节奏,王老师敏锐地察觉到我的状态,常常抽空找我聊天,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帮我缓解压力。当我在海量专业课题前感到迷茫困顿时,老师及时为我拨开迷雾,引导我明确选题方向,阅读相关文献,并耐心指导如何撰写学术文章。从论文选题构思到修改定稿,王老师不断督促我细化完善、精益求精。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引领,让我能从容应对研究生阶段的各种不适与挑战,少走了许多弯路。

当我因职业规划决定放弃读博时,王老师并未苛责,反而与我进行了关于个人兴趣与长远职业规划的深刻沟通。王老师根据我的实际情况,鼓励我提前一年毕业。这个提议让我既惊喜又忐忑,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决定接受挑战。求职期间,他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并时常推送相关就业信息,引导我结合自己从军的独特经历,备考军队文职和警察院校。最终,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找到了理想工作。

如今回首,我深知自己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一直以来的教诲与鼓励。每当我遇到挫折时,王老师总是耐心开导:“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通过个人努力是能够改变命运,创造美好未来的。”正是这份信任与支持,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信心。

德泽如兰,为人处世彰显师者风范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若说学业上的指引是王老师育人的基石,那么德行与品格的熏陶,则是他为师者最耀眼的光芒。

王老师教导我们“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先成人,后成才。在课题组第一次组会上,老师着重强调了几个原则:把德行的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劳逸结合、保证身心健康,而后才是对学术的追求。

王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两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他待人接物的风范——无论面对同事还是学生,他始终谦逊和善;面对繁杂的工作,他总能条理分明,从容应对。这种踏实稳重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上日趋成熟。王老师从不以豪言壮语说教,却以躬身践行的方式,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箴言刻入我们心间,不仅陶染了课题组的青年教师,也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莘莘学子。

王老师不仅是我的良师,更给予我父亲般的关怀。他温文儒雅、通情达理,从不曾厉声责备过我们。一次闲聊中,我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家庭背景,以及自大学起便长期背负的沉重压力。老师结合自己求学、立业的奋斗经历鼓励我,让我深刻领悟到“事业是实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那次谈话,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让我对未来重燃希望,信心倍增。

尽管行政事务繁忙,科研压力繁重,王老师依然细心地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学业与生活。他清楚地记得每个人的研究进展,适时给予点拨;也常询问大家近况,偶尔还会提醒我们注意作息、加强锻炼。师母左老师对我们亦关怀备至,办公室里的零食水果,过年过节在老师家中的温馨小聚,平日里那些不经意的嘘寒问暖……这些点滴的温情,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暖意。整个课题组氛围融洽,大家彼此间亲如兄弟姐妹,科研上协作默契,生活中谈笑风生。

王家合教授以其深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他不仅是我学业上的领路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好榜样。我们课题组学子与王老师之间建立了一种双向奔赴的师生关系。这也让整个课题组形成了和谐友爱、拼搏奋斗的氛围,每个人都在这里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愿这束温暖的师者之光,永远璀璨,岁岁长明。

(讲述人: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维亮  审核人:丁艳华)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