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李永舫院士做客“硕彦讲坛”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献芳)3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研究员应邀做客“硕彦讲坛”,带来题为“天道酬勤:我的人生感悟兼谈有机光伏研究创新之路”的专题报告。化学学院院长曹菲菲教授主持报告会。

李院士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 摄)

“我生于1948年,幼年时便辗转多地求学,还经历了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曾一度被迫停止学业,在20多岁的黄金年华又下乡务农十年。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已经是29岁的‘高龄’学生,按照当时的要求,我要比别人多考100分才能上大学。”李永舫在报告中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谈到:“我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我也始终相信勤奋能够让我改写命运。”在他不懈坚持下,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从此开启了属于他的科研之路。

李永舫将自己的科研工作经验总结为“热爱、用心、努力、认真”8个字,并以此激励青年师生们。“科研工作者要保持‘干一行爱一行’的科研态度,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研究领域,才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并取得突破。”“科研不仅需要勤奋和努力,更需要用心思考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李永舫强调,科研工作者应保持“待人以诚、做事一丝不苟”,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针对有机光伏材料领域相关创新研究,李永舫详细介绍了基于富勒烯受体的有机光伏材料、窄带隙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以及与窄带隙小分子受体匹配的低成本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等研究成果。“近年来,窄带隙有机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的快速发展,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化和低成本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通过小分子受体的高分子化,可以制备出兼具聚合物受体成膜性和小分子受体稳定性的高效光伏材料。”此外,李永舫还向师生们介绍了基于宽带隙钙钛矿前结和窄带隙有机后结的叠层太阳电池的最新进展。他表示,这种叠层结构结合了钙钛矿和有机光伏材料的优势,不仅稳定性优于单结钙钛矿和单结有机太阳电池,而且效率可以超过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这一创新研究也将为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李院士与师生合影(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 摄)

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围绕新能源材料研发、青年学者的成长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提问。李永舫强调:“科研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但只要保持热爱、用心思考、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他勉励青年师生们,要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审核人 曹菲菲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