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君 郭盛美)2月15日,我校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赛在第四教学楼举行。现场赛分为“四新+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两个组别,来自各学院的22位教师团队同台竞技。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姚家玲教授分别担任评审组组长。大赛通过长江雨课堂在校内进行了同步直播,校党委书记高翅、副校长青平莅临赛场指导。
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指导下,资源与环境学院石磊教授团队深入分析课程学情,提出以“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环境”等为核心的“6R”教学路径,深入挖掘思政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元考核,形成了“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的思政模式,让《植物营养学》的课堂“更有营养”,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成长。

课程思政组石磊老师教学创新设计汇报(汪君 摄)
为解决理论知识、产业需求、工程思维、工程设计之间三个“贯通”难的教学痛点,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王鲁峰副教授团队在《食品工程原理》中通过项目制实践、单元操作训练与设计、宏观与微观层面的考核创新等措施打造了一条培养现代食品工程人才的红船。学生在屡屡获奖迅速成长的同时,教学团队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上取得新的突破。“教学创新不是技巧堆砌,而是教学和育人理念的持续更新”,王鲁峰在赛后分享道。

产教融合组王鲁峰老师教学创新设计汇报(汪君摄)
“马小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思雯教师团队通过应用平台开源大模型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创造的AI伴学智能体,通过个性化导学、交互性共生、即时性供给等渠道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将碎片化知识内容迭代重构,形成参与生成式教学路径,运用“师-AI-生”三元教学评价改革课程,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基础课程组李思雯老师教学创新设计汇报(郭盛美摄)
针对学习难点与教学痛点,参赛教师从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展示课程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现场评委结合参赛教师课程实际及汇报内容,给予了建设性建议和改进思路,在深度交流中促进了教学创新。
赛后,郑用琏教授欣慰地谈到:“从本届比赛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广大教师积极拥抱数智新时代,在全面分析学情、教情的基础上,找准当下课程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的赋能作用,聚力开展有效的、全方位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希望参赛教师赛后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理念,将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与数智技术的驱动力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效。
附:华中农业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https://bksy.hzau.edu.cn/info/1006/3254.htm
审核人 王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