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雷 汤春燕)1月3日下午,学校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B座一楼报告厅举行。
▲学校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现场(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向东,教育部思政中青年骨干、华中科技大学刘雅然,2020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武汉理工大学靳敏,2022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尼加提·艾买提以及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评委。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和学生代表160余人到现场观摩比赛。
本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由育人故事分享和谈心谈话两个环节组成,共有14位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入围决赛。
育人故事分享环节限时5分钟,参赛选手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呈现师生相处的真实故事,重点关注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能力。
▲公共管理学院倪含荞老师(通讯员 侯国涛 摄)
▲资源与环境学院甄诚老师(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水产学院毕晨老师(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成长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园艺林学学院孟悦以党建引领学生成长为敢打头阵,勇当尖兵的华农人。三年时间,她搭建师生共融平台、选树党员典型,引领支部成为服务三农的标杆,最终获评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资源与环境学院甄诚以“痴情”融化心间寒冰,赢得学生“真情”回馈,他用1200个日夜的“长情”陪伴重建师生信任桥梁。面对学业严重受挫的学生,化学学院柳晓珊透过学生拍摄的候鸟照片引导他重燃对学习和未来的希望之火。她动情地说:“每个学生都像一粒潜藏在土壤中的种子,他们都能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公共管理学院倪含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摆脱容貌焦虑,引导学生在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中发现内在价值。学生热爱科研,却因经济负担步履维艰,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汪楚琪为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寻求专业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最终托举学生圆梦。信任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水产学院毕晨演绎了师生的“双向奔赴”。学生因繁重学业和重修压力出现心理危机,他引导学生科学规划目标,与学生郑重约定目标,以身作则兑现彼此承诺。
在谈心谈话环节,通过情景模拟和总结阐释,考察辅导员对相关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及教育引导能力。参赛选手面对棘手的学生问题,因势利导,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园艺林学学院孟悦老师(通讯员 侯国涛 摄)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汪楚琪老师(通讯员 侯国涛 摄)
园艺林学学院孟悦了解到学生“小宁”因入党推优问题十分苦恼,她为“小宁”详细梳理入党流程,引导“小宁”正确看待入党过程中的挫折与考验,帮助她逐步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了解到学生“小明”在恋爱中遇到困扰,化学学院程思源深度共情,他鼓励“小明”树立正确恋爱观和高远的学习观,帮助他合理排解情绪压力,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性格内向的“小莉”经常和舍友发生口角,面对舍友的抱怨和指责,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汪楚琪耐心倾听,她从宿舍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从有效沟通、交流互鉴等方面解开人际交往中的迷茫与困惑。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梅斌了解到学生“小李”由于接二连三的打击感到人生无望时,他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从身边的创业者例子出发,谈道“创业之路, 步步艰辛, 却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唯有勇往直前, 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面对一心想“躺平”的学生“小光”,工学院卜祥利借助测评工具明晰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动力,帮助“小光”重新锚定人生航向。
▲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讲话(通讯员 侯国涛 摄)
王从严充分肯定了参赛辅导员的表现,并予以一一点评、提出建议。他指出,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现场分享的育人故事正是日常辛勤工作的点点滴滴,体现了日常工作的高度、效度和温度。
“辅导员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作用基础、责任重大、使命崇高。”王从严强调,辅导员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培养堪担强国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辅导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要树牢“质”的导向。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复兴的关键时期,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对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体辅导员要深刻认识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参与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坚定“强”的抱负。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牢记育人初心,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师德高尚、本领过硬、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思政工作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三是要强化“融”的思维。伴随人工智能快速兴起,高等教育正在加速进入智慧教育阶段,辅导员要主动适应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新要求,夯实智慧教育根基、丰富智慧教育理念、创新智慧教育模式、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不断推动数智赋能思政。四是要用好“创”的驱动。在创新做好工作的同时,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潜能为目标,培育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深厚土壤,在创新创造创业中注入思政教育活力,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质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
▲合影留念(通讯员 侯国涛 摄)
经现场评审,园艺林学学院孟悦、公共管理学院倪含荞获一等奖,资源与环境学院甄诚、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汪楚琪和水产学院毕晨获二等奖,工学院卜祥利、化学学院柳晓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梅斌、水产学院程荟和化学学院程思源获三等奖。
审核人:代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