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校师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中获奖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露)12月6至7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在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师生组队参赛,获优秀组织单位、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等奖项。

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通讯员 张露 摄)

青年教师吴明德在“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得特等奖。他的报告《真菌病毒的跨种传播导致植物病原真菌“生病”》聚焦在油菜黑胫病菌中的真菌病毒通过共侵染过程跨种传播至灰霉病菌,并导致灰霉病菌致病力的衰退过程,揭示了真菌病毒在不同植物病原真菌间传播的病理学意义。此外,通过对两种病菌共侵染样品的宏病毒组学分析,发现真菌病毒的跨种传播在自然界中可能普遍发生,广寄主的植物病原真菌可能成为病毒在不同植物病原真菌间传播的桥梁。这项研究为利用无症状真菌病毒进行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吴明德作学术汇报(通讯员 张露 摄)

在学生项目中,植保2201班的彭袁美娜在”昆虫解剖和昆虫结构绘图”项目中获得特等奖。植保2103班的田之义以《油菜花细菌326-12生防潜能及其防治机制的探究》为主题的报告在“本科生学术报告”中获得一等奖。植保2201班赵思奇、林琳、智农2201班游晓锋、植保2102班余光鑫等同学分别在“植物病虫害识别”“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和病原物结构绘图”“创新创业优秀奖项目展示”以及“植物保护专业知识视频制作与展示”中获得二等奖。

余光鑫讲解微景观(通讯员 王佳璐 摄)

余光鑫和生态学2201班郭秦一的作品《蟲语非遗·四时华夏》在“昆虫微景观展示与现场标本制作”项目中获得三等奖,作品将非遗五色通草花制作工艺与昆虫微景观手法相融合,借四季变换,生动呈现昆虫一生,兼具科普和文化传承价值。

据悉,此次大赛以“科技赋能植保发展,人才驱动农业创新”为主题,共设置6个比赛模块,每个模块设置特等奖6-8名、一等奖9-10名、二等奖14-15名、三等奖12-15名,团体奖设置特等奖9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14名。大赛由全国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创新联盟、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北京昆虫学会、福建省昆虫学会和福建省植物病理学会共同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承办,来自全国43所涉农高校的6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植保专业的盛会。

审核人 周兴苗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