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舞蹈诗剧《何以相逢》走进华中农大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宣伊 唐欣怡)11月11日晚,中国东方歌舞团、武汉邮政艺术团走进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演绎了舞蹈诗剧《何以相逢》,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校党委常委李向东出席本次活动,近千名师生共赏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何以相逢》演出现场(学通社记者 王文硕 摄)

舞蹈诗剧《何以相逢》巧妙融合了徐志摩的诗词,构筑起充满江南韵味和诗意的舞台空间,传达出诗人对爱与自由的深切向往。本剧以徐志摩的诗词为脉络,通过演员们灵动飘逸的舞蹈,将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具象化,让观众们更加深切地领略到了徐志摩文学作品的精髓与魅力。

何以相逢》剧照(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随着“摩”推着自行车缓缓步入舞台中央,悠扬的音乐响起,观众瞬间被带入了那个充满回忆的时刻。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舞者马泽源饰演的“摩”仿佛化身成为康桥中的一条水草,在柔波中舒展身姿,诉说着对那段时光的无限眷恋,引领着观众共同回忆起那个对他而言既非故乡又似故乡的大学。

“摩”步入舞台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碧波起伏(学通社记者 陈厚前 摄)

在轻柔的舞蹈与音乐中,男女双人舞演绎着难舍难分的情感纠葛。“摩”再别了康桥,再别了那些曾经熟悉的人,也与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告别。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与诗歌中的情感紧密相连,让观众们感受到这是舞者与角色产生的共鸣。

“摩”再别康桥(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光影悄然变幻,一场邂逅即将上演。女主角“宁”着琵琶襟浅绿烟罗裙施施然上台,焚香浴手,嘴角噙着浅浅笑容。绿衣柔柔,一颦一笑,或白玉如兰,或婉约清扬。“宁”对面的白衣少年,最是才华横溢的年纪,风度翩翩、意气风发。“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或许打动观众的是相逢的黑夜,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束指引自己的光芒。“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偶然》。偶然间发生的事件太多了,诗人眼里的偶然有时是永远,回忆给‘偶然’镀金。”“宁”的扮演者韩旭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舞者簇拥领舞起舞(学通社记者 邱俊豪 摄)

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当娉娉袅袅的倩影朝着我们走来。雪花回旋飘飞,纷纷扬扬、潇潇洒洒……它裹挟着爱情向一定的方向飞扬,最后消溶到所爱之人的心里。“雪落成诗,诗情胜雪”,男演员身轻如燕,在舞台上旋转飞舞。“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他灵动与轻盈的身姿,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男演员的倾情演出,把徐志摩独特的才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梦幻与希望的世界。

雪花回旋飘飞,纷纷扬扬、潇潇洒洒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幕布一黑,身着轻盈如烟的青绿色水纱长裙的江南女子,手提火红灯笼,在朦胧光影中翩翩起舞,红绿交织,展现了东方美学的含蓄与雅致。莲农肩扛沉甸甸的扁担,扁担两头挂着装满硕大莲花与饱满莲蓬的竹篓,缓缓步入这幅动人的画卷。女舞者们轻盈旋转,纤手轻拂过莲花,最终却都轻巧地拾起一只莲蓬。笑语盈盈间,那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融入那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层层涟漪,思索着这简单互动背后隐藏的深意与温情。

江南女子步入画卷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何以相逢》剧照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小亭清影(学通社记者 陈厚前 摄)

新旋律响起,舞台上的“摩”独自轻盈起舞,宛如逐梦之蝶,翩翩穿梭于虚幻与现实之间。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似在轻抚着梦的边缘,对爱情的向往如晨曦微光,温暖而朦胧。他旋转、跳跃,每一次挥手、每一次踮脚,都满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无尽渴望,如同追逐着天边最绚烂的云彩。然而,当那抹梦幻的色彩渐渐淡去,现实如同潮水般涌回,观众才恍然惊觉,原来这一切美好不过是一场泡影,转瞬即逝,只余下“摩”孤独而坚定的身影,在舞台上定格成一幅令人回味无穷的画卷。

《何以相逢》剧照中国东方歌舞团 供图

舞者飞跃跳舞(学通社记者 邱俊豪 摄)

演出结束,同学们为艺术家献花。他们手捧鲜花,手挽着手呈波浪形向场下观众致谢,并将捧花抛向台下,台下观众掌声雷动。

“何以相逢”是诗意与四季的相逢,是“摩”与自己的相逢,是演员与观众的相逢,亦是人生理想与时代的相逢,演员们期待与我校师生下一次相逢。

审核人 代金贵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