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奋进五年】祁婧:追求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

【编者按】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携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长足进步。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奋进五年】系列报道,展现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单位或个人工作取得的实绩。今天推出研究生院祁婧老师眼中研究生教育教学五年变化,敬请关注。

2005年我来到生科院,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研究生教学秘书,一干就是六年。在“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博士”的目标追求下,学院在张启发院士的力推下开展了系列改革:设立本研贯通课程、开设学科前沿课程、组织博士生资格考试、严格把关博士生开题报告、规定博士生毕业要有代表性成果。在“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的思想指导下,博士生质量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在PNAS、The Plant Cell等权威期刊发表从凤毛麟角变为平常事,实现CNS三大顶刊的突破,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居世界领先行列,生物学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2019年,我因岗位调整来到研究生院,开启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的五年探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位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聚合地带,承载了国家和人民的众多期待,我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

五年间,我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主动作为,探索基于特定任务的“专项制”研究生培养。聚焦生物育种“卡脖子”难题,联合中化集团、大北农集团、武汉科前生物等六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洪山实验室开展种业领军人才项目制培养,构建从生物育种前沿理论、关键技术突破,到品种产业化、品牌商业化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实践中,我们及时响应国家需求开展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新增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等2个专博点,自主设置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等7个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领域;打破传统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的培养模式,采取专项制整体化思路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构建“专业+产业+信息”课程体系,建成“1+N”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群;丰富学位论文表现形式,探索学位论文评价方式改革。

从单一培养主体,到多主体协同开展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是多样的,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充分的思想碰撞,才能形成破除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壁垒的革新利器。从校企联合工作机制创建,到推进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学生“三者同心”精准匹配企业课题,延伸到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认定、表现形式、知识产权划分等,具体到学生思政教育、食宿保障、津贴标准等日常管理,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探索。

在与企业界人士的多次交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企业朝气蓬勃的创新力,感受到了产业对于创新人才的急切渴求,感受到了研究生教育必须要转型,实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要面向产业一线,挑战真课题,解决真问题。

五年来,以“专项制”研究生培养为牵引,有力推动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转变,促进分类培养、产教融合。学校也顺势出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与考核管理办法》《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等管理文件;建成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7门,建成30余门专业实践和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建设包含200余项核心实验技能、70余项经典项目的项目制实验教学体系;聘任行业导师1244名,建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58个(其中国家级基地4个,国家科技小院13个,省级基地14个);建成专业学位教学案例84个,教育部主题案例立项6项……各学院也纷纷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如动科动医学院的兽医专硕高级临床兽医班,水产学院的农业专硕海大菁英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农业专硕基因组育种创新班,文法学院的社工专硕3+2创新班等。动科动医学院“四循环”一体培养兼具“科学家与企业家”素养的牧医领军人才项目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我从事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已有20年时间,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追求始终与国家使命任务保持高度一致,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这其中凝聚了导师、研究生、战线同仁们的无数心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着昨天的辉煌与艰辛,破解着今天发展的难题,憧憬着明天的美好蓝图,我们将更加自信地在实现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道路上奋勇前进!

(本文作者系 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 祁婧 审核人 李斌)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