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孙佳涵 马中旭)11月8日晚,学校召开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暨大学生新闻中心大会。会议表彰了一批优秀新闻奖作品、优秀新媒体作品和优秀新媒体工作者,并为大学生新闻中心新记者颁发校园记者证。校党委书记高翅为全体校园记者致节日祝福语,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出席活动。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义生、副部长黄辉、党委宣传部记者代表、大学生新闻中心和新媒体联盟近300名校园记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节日。
大会伊始,吴义生宣读表彰决定,对2023-2024学年大学生新闻中心优秀新闻奖作品、2023年新媒体联盟优秀新媒体作品和优秀新媒体工作者进行颁奖。
大学生新闻中心优秀新闻作品颁奖仪式
新媒体联盟优秀新媒体作品颁奖仪式
新媒体联盟优秀新媒体工作者颁奖仪式
为2024级记者代表颁发校园记者证(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获奖代表、大学生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记者刘毅发表获奖感言,分享了在校园新闻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他表示,在信息过载的融媒体时代,优质的内容尤为关键,我们应思考如何提升用户粘性,更好地传播华农声音。“你怎样,华农就怎样。”刘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分享了真挚的情感、创新的表达、团结的力量是创作好作品的三大法宝,并激励大家跑好自己的那一棒,用笔触和镜头继续书写校园新闻的精彩篇章。
刘毅同学发言(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2024级记者代表、学通社记者陈宣伊以饱满的热情表达了对校园记者的热爱与期待。在华农,在学通社,她找到了实现自己“记者梦”的舞台,愈发感受到了新闻的魅力。“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她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呼吁大家,要继续怀揣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报道,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记者代表陈宣伊同学发言(学通社记者 穆宣蘭 摄)
2022级记者代表、南湖之声播音员武扬用“忐忑、成长、收获、未来见”四个词总结了她在广播台工作的754个日夜。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她的播音能力、主持功底、撰稿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她说,广播台记者肩负着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使命,需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扎实新闻理论基础,提升新闻敏感度,提高新闻采编能力和播音主持水平并培养创新思维,让南湖之声成为一届届华农学子美好的青春校园回忆。
2022级记者代表武扬同学发言(学通社记者 穆宣蘭 摄)
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向全体校园记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转达了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的寄语:“你们是校园新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用文字和影像捕捉五平方公里山水校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你们的热情、努力和才华,让华农故事更加生动,让华农声音更加响亮。你们的报道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愿大家继续保持这份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气神,用更加敏锐的视角、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更加生动的笔触,记录伟大时代、华农发展,传播时代强音、华农精神,展现青春智慧和力量。”
王从严回顾了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带领师生迎天安门广场国旗、校长严建兵老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科研成果两则新闻。他谈到,透过这两则作品的传播和反响,可以感受到全体师生校友爱校荣校兴校的热情汇聚,以及新闻传播的独特魅力。“新闻是时代的镜子,是历史的见证。”他对过去一年全校新闻工作者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表示肯定,并激励大家继续生动讲述华农故事,广泛传播华农声音,充分展示华农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王从严对全校新闻工作者提出四点期待。一是锤炼策采编发基本功,提升校园新闻传播力。要掌握新闻传播一般规律,严格训练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的基本能力,多研读、多琢磨,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新闻、好作品。二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校园新闻影响力。要把我们想讲的和受众想听的、“陈情”和“说理”、“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提倡文气、清雅气、书卷气,反对俗气、八股气、粗鄙气。三是坚定正确舆论导向,提升校园新闻引导力。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传播主流价值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宣传好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取得的新成效,以优秀的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四是恪守新闻报道行规,提升校园新闻公信力。要坚持为师生提供可靠和真实新闻报道的操守,维护新闻的公信形象,杜绝传播虚假不实信息,“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走进田间地头找素材。”王从严指出,只有苦练“内功”,坚持操守,才能写出具有公信力的好的新闻作品。他寄语各位校园记者,要用智慧和汗水讲述那些温暖人心的华中农大故事,传递那些激励人心的华中农大声音,共同谱写华中农大历史的辉煌新篇章。“让我们的故事,不仅记录过去,更照亮未来;让我们的声音,不仅回荡校园,更传遍四方。”
大会上,党委宣传部指导老师为全体新记者佩戴记者证,热烈的掌声响彻会场。记者证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情怀。“戴上记者证,意味着我们将正式承担起讲好校园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责任。”学生通讯社2024级摄影记者喻子涵感触颇深。他表示,未来将会与各位前辈和记者朋友们一起沟通学习,不断精进自己的摄影技术,用相机记录下五平方公里山水校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会议合影(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会后,与会老师和大学生新闻中心校园记者一起合影留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记者们将镜头对准自己,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审核人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