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携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长足进步。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奋进五年】系列报道,展现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单位或个人工作取得的实绩。今天推出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祝鑫老师眼中校园文化建设五年变化,敬请关注。
▲狮舞在山乡(《狮舞山乡》拍摄团队 供图)
今年9月30日,学校官微发布了原创视频《狮舞山乡》,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一位来自浙江某大学的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视频,并附言:“一流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校外师友点赞、转发、评论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一些文化活动更是出现了“刷屏”“出圈”的传播效果,这些我们每个人肉眼可观、切实可感的变化,正是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认可和鼓励的有力体现。
一个人的一首歌成了一群人的情感链接
今年九月初的一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条评论,“我想学校了,就听《我的大学是一座大森林》。”我猜这应该来自一位校友,评论下方有很多人点赞。不久后,我在四教的课堂上再次听到了这首歌的名字,几位新生正热情地向身边的同学推荐它。没想到,一个人的一首歌成了一群人的情感链接。
▲苏施予在狮子山上即兴创作(通讯员 毛霖 摄)
《我的大学是一座大森林》是由我校2024届毕业生苏施予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原创歌曲。今年6月份推出后,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现在,青年朋友们创作原创音乐并不少见,但苏施予的这首歌却显得有些特别。2023年5月,正在读大三的苏施予报名了“狮山原创校园艺术支持计划”,让她没想到的是,评审组的老师并没有选中她原本准备提交的作品,而是对她在交流中随口提到的一首原创歌曲小样产生了兴趣。经过一年的培育、孵化和反复打磨,这首歌与其他立项作品一起,于“狮山原创校园艺术支持计划”发布一年后与大家见面。那一天,我有些感慨,大一时那个把琴绑在自行车车头上,深夜一边骑车一边弹唱的女孩,终于在大四毕业前,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止苏施予,那个说着“创作是固定一小块现在”的男孩刘振宇,写下了“如果思念很长,我会忘记和你说话”的诗句;那个富有哲思、喜欢冒险的女孩周雅婷,完成了自己第一个装置作品“破镜难重圆”;还有那位把对奶奶的思念写进歌里的鲍鑫硕,在离家千里的咸宁古村马桥镇唱起了《遥遥》……
▲2024年6月21日的毕业巡游,苏施予演唱自己的作品《我的学校是一座森林》(学通社记者 仇傲 摄)
尽管每部原创作品都不尽完美,但在培育孵化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单纯强调技巧,更加珍视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表达,呵护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小心翼翼地把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写进作品里,等待着共鸣与回响的小小心灵。因此,在我看来,“狮山原创校园艺术支持计划”更像是一棵树,始终以支持者的姿态站立在同学们的身旁,指引、鼓励、帮助……却从不越界替代学生行使创作的权力,更不会轻易否定他们的真实情感。正是因为这样的支持,《我的大学是一座大森林》发布后,激发了更多人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我的热情。而我也在其中深受启发,以人文精神关照每个个体的成长,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乡村遗忘的诗行”文学艺术创作(狮山艺术节组委会 供图)
“狮山原创校园艺术支持计划”是学校崇尚和弘扬人文精神、追求“更人文”教育的生动缩影,《我的学校是一座大森林》正是这种人文氛围下绽放的一朵小花。这五年来,学校更加重视涵育师生的“昭昭文心”,追求师生之间的精神交往,关注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起求真崇善尚美的意义世界,助力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保持清醒与坚定。这正是文化的价值在于化人、文化建设当以育人为旨归的深刻内涵。
歌曲发布的那天,苏施予说,“如果没有华农这么特别的学校,我不可能创作出这个作品,不会有这么多师生参与共创,创作过程也不会这么有趣。”我想,她所说的“特别”,正是学校追求“更人文”的独特气质吧。
让每个人看到开放自信的美
今年首届化学文化节结束后,文法学院的一位学生发来信息,她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化学学院的同学合作完成的项目拿到了这次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非专业组的第一名,我立即用五个“大拇指”祝贺他们。
▲化学文创作品《动物世界》(学通社记者 张槟蛘 摄)
鼓励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是学院策划这次化学文化节的重要目标之一,希望更多同学在探索设计化学实验创新项目的过程中,领悟到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以及相互之间碰撞交叉产生的新的思维和创意;体会到跨学科视角下所带来的更广阔的视域和更多创新创造的可能性;感受到这个时代所推崇和珍视的跨越界限、开放合作、融创致新的价值观念。活动中,非化学专业学生参赛比例达到40.1%、80余名专业教师与180余名学生在探索未知中深度交流,让我们看到师生对于开放合作的内在需要。
▲化学装置《入口》局部(学通社记者 张槟蛘 摄)
在文化节的整体框架设计和细节处理上,我们同样贯彻体现这种更开放的理念。为了让师生体会化学极富创造性的学科魅力,我们突破传统设计,采用实物展示、图文展览、装置互动、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设计了学术前沿展览、“入口”艺术装置互动、化学创新实验演示、化学文创产品展示等项目,构建了一个多形态、复合式、无界限的活动综合体,共同指向化学“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这一主题。不只是化学文化节,近年来,很多学院积极探索,以彰显学科文化特色、推进科学与艺术融合为重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学校文化建设向学院下沉的发展趋势,更彰显了各办学主体追求开放与创新的精神风貌。
现在,“更开放”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的价值理念、视野格局和精神追求,正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同。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自觉摆脱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主动以更开放、更自信、更多元的姿态拥抱新事物、解锁新做法、实践新理念。在这个校园里,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们为一项活动打破界限、聚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成效;一个单位的优质育人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供给,已成常态;更多的教师以自己的方式推进师生融乐,无不体现了开放、融通的育人理念。我想,未来唯有坚持开放,跨越界限和经验束缚,才能真正促成“融”,走向“创”,实现“新”,以质图强,融创致新,持续推进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建设。
狮山欢乐节里的欢乐
“2024年狮山欢乐节”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巡游项目更是用创意和活力点燃了现场师生的热情,有同学说,那种自由自在、快乐酣畅的氛围,让人很难不加入他们的巡游。
▲“红石榴”民族巡游队(学通社记者 吕旭阳 摄)
巡游项目吸引了27支团队1500多名师生参与。在巡游的策划准备阶段,师生们意识到,只有自己在巡游中是自在、舒畅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才能真正感染他人,激发共情与共鸣;只有巡游是有创意的、是美的,才能触动师生的心灵,传递出创意带来的灵感、震撼以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只有从精神层面、创意视角探寻巡游的价值,才能超越表面的喧嚣,直抵人的心灵深处。
▲“四大名著”巡游队伍(学通社记者 叶建伟 摄)
他们打开思维的束缚,唤回了那种天然自在的状态,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个哪怕并不成熟的创意,呵护每一个创新的火花,鼓励每一个追求创意的心灵,尽力从技术层面帮助他们优化每一个落地方案。跨年夜当晚,很多师生校友和市民来参加,尽管有的团队在巡游过程中准备的表演因为人太多没尽兴,但大家都想明年再来一次。正如一位同学在巡游结束后所说的,感受到自己的创意带来的价值,这是欢乐节最大的欢乐。
▲欢乐的海洋(新闻中心图库)
这些年,学校注重创设“更自在”的育人场域,我想,是希望师生自觉摆脱功利化的诱惑,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天然舒畅的平衡状态;倡导更加关照内在心灵和精神的需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多一些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多一些对自然、社会奥秘和人类命运的探求和追问;进一步认清育人的本质,多一些永远与青春作伴的诗意浪漫,让“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变成每一个人的行为自觉。而身在其中,我们逐渐感受到在这样的氛围下,彼此从外到内的涵化以及从内到外的改变。追求自在舒畅的状态、精神家园的丰盈富足、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超越性体验……在这所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里,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
▲乐乐园,同学们自发开展活动,共度中秋美好时光(学通社记者 张婷 摄)
前段时间路过东运动场,皎洁的月光洒在偌大的足球场草坪上。同学们三五成群,围坐成一个个圆圈,俯瞰下去,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自在绽放。他们有的低声交谈,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有的尽情歌唱,或演奏,或欢跳,仿佛将身心融入这片无拘无束的夜空。每个人的周身似乎都泛着迷人的光,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自在浪漫、青春诗意、唯美灵动的气息。我被这样的场景深深吸引,忍不住走近他们,走进这如水的秋夜……
(本文作者系 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 祝鑫 审核人 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