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随着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中央球场的灯光缓缓熄灭,为期九天的2024武汉网球公开赛正式落下帷幕。我校47名武网志愿者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决赛结束后,“武网”全体志愿者合影留念(武汉网球公开赛组委会 供图)
自10月4日正式进驻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一路的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以来,我校志愿者积极参与武网志愿服务工作中。从热闹的中心球场到静谧的休息室,从熙熙攘攘的观众区到井然有序的媒体中心,从热情洋溢的志愿者之家到高效运转的综合服务中心,每一处都印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为这场网球盛宴注入了活力与温暖,传递了华农志愿精神。
志愿者团队的贴心管家
在武网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志愿者的“志愿者”,也是整个志愿者团队不可或缺的核心——“志愿者团队的贴心管家”志愿者管理助理。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的组织能力,确保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能量。
▲正在工作的龙雨秋(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我们作为志愿者们的服务者,不仅要保证志愿者们交通和餐饮安排等后勤服务,为志愿者们提供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龙雨秋是园艺林学学院研二的学生,负责志愿者活动的工作,包括武网志愿者每日之星的评选与发布、生日会的筹办等。
每天出发前,她都会前往实验室维护植物,完成基础的实验任务后赶往乘车点,坐上志愿者大巴前往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起初,面对志愿者们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她和团队成员不仅在志愿者之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还主动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送到每天被评为“每日之星”的在岗时的志愿者手中,同时将他们的合影张贴在照片墙上。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志愿者们的荣誉感,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被认可的喜悦。通过这些温馨的互动,志愿者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曾维亮(左)正与其他志愿者对接工作(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曾维亮承担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负责为512名志愿者分发每日的餐券。这项工作要求他每天都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因任何理由缺席。每天下午,他需要统计好第二天需要工作餐券的志愿者人数,并及时上报给主管;在第二天清晨,前往签字领取当天的特色餐券,并确保在午餐前每一位志愿者都能签字并领取到餐券。这一连串的工作流程,曾维亮执行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差错,确保了每位志愿者的饮食需求得到满足。
“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到。”是他们在武网志愿服务期间的真实写照。
▲龙雨秋在武汉站迎接运动员到来(校团委 供图)
培训结束后,龙雨秋便被借调去球员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临时的接待助理,协助球员及其团队从武汉站前往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从小喜欢网球的她因为可以直面网球运动员最真实的一面而激动雀跃,这份难得的机会也一直激励着她热情高效地完成志愿者服务工作。
▲决赛结束后,曾维亮(后排右二)与同为中央球馆志愿者管理助理留下合影纪念(校团委 供图)
作为退伍军人的曾维亮在前往场馆服务中心协助引导观众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有些观众对网球观赛规则不太熟悉,或是在比赛结束后迫切想接近自己喜欢的球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加以引导。”他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保持冷静和理智的能力,即使面对观众的激动情绪,他也能保持沉着。他一边向观众解释比赛规则,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努力与现场安保人员合作,共同维护现场秩序。
在紧张忙碌的赛事期间,他们不仅是志愿者团队的管理者,更是志愿者心灵的抚慰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场前幕后的全能助手
▲作为体育展示助理,谢亦雯(右)在比赛结束时递送中国网球选手王欣瑜签名的幸运球(校团委 供图)
谢亦雯是体育展示助理,主要负责球童的对接工作、比赛结束时刻递送幸运球。作为学校志愿者总负责人,谢亦雯不仅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还要管理志愿者的交通安排,并注意到不同志愿者因岗位差异而有着不同的下班时间。“学校老师密切关注着志愿者们的需求,一旦发现问题或志愿者们需要什么帮助,会及时向主管反映,确保每位志愿者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她回忆说。
谢亦雯对志愿活动抱有浓厚的兴趣,她发现这份志愿者工作与她在学校组织中的工作颇为接近,都需要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这些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年龄较小的球童们,有时他们会哭闹,谢亦雯便会拿出吉祥物“江江”来哄他们开心,或是让他们参与给球充气的小任务,以此分散注意力。此外,她还曾带领球员们打卡东湖等武汉的各个著名景点,让球员们在紧张的比赛之余也能感受到武汉的魅力。
▲谢亦雯负责小球童的对接与管理,图为谢亦雯在工作中与小球童的合影(校团委 供图)
通过这段经历,谢亦雯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为赛事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环’,环环相扣,才构成了一条结实的‘链’。”她说。
▲张千怡在球员服务中心(校团委 供图)
张千怡是一名功能房服务助理,她的主要工作地点在休息室,负责那里的后勤保障工作。她的职责包括确保休息室零食与饮品供给,及时收走垃圾,保持休息室的整洁与舒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包含了不少“隐形工作”。
在服务过程中,张千怡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她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有时需要用英语与同事交流:“很庆幸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发挥作用。”她的英语水平不仅帮助她更好地完成工作,也让她在团队中脱颖而出。
外籍教练对她的评价她“You are everywhere.”(意指她在团队中无处不在,总是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张千怡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让她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赞誉。
▲韦钦文在结束志愿服务后留影(校团委 供图)
网球赛场有中国金花郑钦文,华中农大志愿者队伍里也有一个“钦文”,他叫韦钦文。韦钦文是本次赛事的酒店接待助理,与球员的接触机会颇多。在前台,经常有球员前来咨询酒店周边的餐厅、商场位置,如何预定训练场和交通等问题。有一次,一位球员由于无法打开某外卖平台APP,便来到酒店大堂向韦钦文求助。韦钦文凭借扎实的知识,耐心地帮助他挑选了心仪的餐品。韦钦文说:“这次‘外卖小哥’的经历让我满满成就感。”
在志愿者期间,韦钦文认为最难忘的经历是与小组其他志愿者共事的时光。小组成员来自武汉不同的大学,拥有相似的英语专业背景,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
作为志愿者,韦钦文提到,这不仅锻炼了他的英语口语能力,更将日常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付诸实践。在与外国球员交流时,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勇于面对复杂的跨文化交流局面。
随机应变的赛场守护者
▲宋嘉宁在新闻发布厅准备新闻发布会 ,图为调试设备(校团委 供图)
宋嘉宁是媒体中心助理,主要管理新闻发布会的相关事宜,她的日常工作包括在新闻发布会前调试好所有设备,确保一切运行顺畅,。由于新闻发布会开始的时间常常不确定,宋嘉宁需要随时待命。常驻于媒体服务台的她,不仅维持着现场的秩序,还承担起了她原定职责之外的工作——英文翻译,通过广播系统及时发布通知,同时确保同传设备的正常运作,以满足多语言交流的需求。
曾任校新媒体中心的摄影记者,她对摄影仪器颇为熟悉,能够快速理解媒体老师们的需求,并灵活提供所需的支持。团队合作中,她与同事们常常“A干B的活,谁有空谁干事”;他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合作,她回忆:“我擅长英语,我的同事擅长调控对接,我们两个人就可以成功完成一项工作。”
▲一场新闻发布会后,宋嘉宁整理同传设备(校团委 供图)
在业余时间,宋嘉宁热爱网球运动,并十分欣赏球员们面对输赢时的态度:在胜利的“高光”时刻不骄傲自满,在遭遇失败的低谷时也不放弃,这些精神激励着她在学业与工作中同样保持坚韧不拔。在服务经历中,老师流露出的关心与帮助,总能让她感受到温暖。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日子里,她收获了珍贵的“战友情”。通过这些经历,宋嘉宁不仅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成长,也在人际交往与心态调整上有了更深的体悟。
▲彭笑晨在同济医院医生的指导下熟悉使用急救箱(校团委 供图)
彭笑晨是一名医疗保障助理,她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并协调医生们的日常医疗活动,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确保医疗点的后勤保障无虞,包括为医疗点送饭、送水,检查各个医疗点的在岗情况,以及核实救护车是否按时到达并停靠在原定位置。特别是在赛场上,面对突发情况,她总能迅速拿起对讲机,准确无误地传达指令,她形容自己有一次“一分钟从医疗点奔向三千馆的速度,比我跑800米还要快”。
除了这些基础职责,彭笑晨还承担起了翻译的任务。初到医疗点,她坦言:“英语医疗名词专业性强,最初我一个词都没有听懂,头很大。”她向医生逐词请教,学会了至少用医疗术语的缩写,来确保药品使用的准确无误。此外,她还负责联系交通调度老师,与球员进行沟通交流,充当两边翻译的角色,确保球员能够获得最佳的服务,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有一次,她与球员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英语交流,不仅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还意外帮助球员成功联系上了需要的人。
▲WTA外籍理疗师对彭笑晨的工作表示赞赏并与她自拍留念(校团委 供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笑晨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不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紧绷,开始主动用英语分享一些中国故事,以此缓解球员们治疗时的压力。在交流的过程中,球员的故事同样让她深受感动:“有球员从2岁就开始打网球了,但我那时还对球类没有具体的认识。还有球员尽管身体带伤,仍坚持每天6个小时的网球练习时间。”球员们的坚忍不拔,也更加坚定了她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的决心。
每次执行任务前,彭笑晨都会再确认一遍信息,确保每一项指令、每一个细节都是准确无误的。她谈到,自己的每一个小小努力,都是对球员健康、对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何嘉蕾正在做观众引导工作(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刘晓楠正在忙碌工作协调中(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47名武网志愿者有着47个不一样的青春故事,他们在武汉举行的这场精彩体育盛会中付出着、奋斗着,他们用汗水挥洒出华农志愿服务的辉煌篇章。
这些志愿者不仅为赛事提供了高效、专业的服务,作为东道主,他们还会主动与运动员交流,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武汉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地道美食以及热情好客的武汉人,让运动员们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他们更不忘推介自己的母校,分享华中农业大学的悠久历史、学术成就和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国际友人对这所百廿大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校团委老师到武汉网球公开赛志愿者之家看望我校部分“武网”志愿者(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通过这些真诚的交流和分享,华中农业大学的志愿者们不仅赢得了运动员和观众们的赞誉,更成为了中国、武汉和学校的重要代言人,为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武汉、了解华中农业大学搭建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志愿精神,更向世界传递了华农学子的青春担当。”校团委书记代金贵说。
(本文作者系 学通社记者 韩佳茵 郭晋绵 审核人 陈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