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晏华华)“狮子山下的每一棵树都经历过风雨,却依然长得笔直;每一块试验田都遭遇过病虫害,却总能迎来丰收。”9月4日,在华中农业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该校校长严建兵动情地寄语新生:真正的坚韧,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时能抓一把泥土站起来,知道下一次该如何改良土壤。愿你们能像狮子山下深深扎根的树木,牢牢守住向上生长的方向。
通讯员高言曦摄
开学典礼伊始,新生们将校徽佩戴于胸前,标志着他们成为这所有着127年历史的大学的一员,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的新传人。全体新生在现场共同许下青春誓言:“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通讯员江宛如摄
严建兵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谈起,通过抗日救亡到科技强军的历史性跨越,告诉新生们:“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恰是对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在变化中勇毅前行’的生动注脚: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是时代的脉搏,更是民族前行的力量。”
通讯员刘博文摄
严建兵说,站在新的起点,要读懂环境之变,主动破局。当前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生面临着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社交圈子等多重变化,这些变化虽带来不确定性,却也孕育无限可能。他以“温室到试验田”作比,强调大学需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向“主动探索未知”,并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李威博士为例,讲述其主动深耕“水稻耐高温”研究9年的经历,鼓励新生“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创造”,在自主探索中应对变化。

严建兵表示,除了读懂环境之变,还要拥抱能力之变,敢于迎接挑战、主动求变。创新需扎根专业、厚积薄发。他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比德尔多次跨界研究并取得突破的案例,表示学校为助力同学们求变创新,也推出系列举措,如启动“农业人工智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配备“信息技术 农业/生命科学”双导师;成立生命科学交叉学院打破学科壁垒;修订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同学们早进实验室、早入科研团队。他强调,课堂追问、宿舍讨论等皆可成为创新起点,华农的科研平台永远为好奇与探索敞开。

严建兵说,新生们要坚守初心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宏农学、扬国光”的初心。他回顾上世纪50年代刘后利教授为解决食用油短缺问题,从大豆研究转向油菜研究、成为我国油菜遗传育种学奠基人的事迹,指出华农人应锚定国家战略需求,而非追逐浮躁风口。他同时提醒新生,未来可能遭遇实验失败、学术受挫、知识“水土不服”等挫折,也可能面临沉迷游戏、学术投机、诈骗等诱惑,需像狮山树木般扎根坚守,在跌倒时汲取经验,在心动时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