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华农
首页 / 媒体华农 / 正文
【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推广高蛋白玉米全产业链示范种植 预计为全国增产值6700亿

8月5日上午,一场聚焦高蛋白玉米的现场观摩与产业推进会在武汉举行。在汉南区捞子湖村的天照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田,省农业农村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湖北洪山实验室、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340亩高蛋白玉米的丰收景象。

观摩会上,专家组测定了高蛋白玉米的亩产和蛋白质含量。亩产410.2公斤,蛋白含量10.8%,较市面上主栽玉米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2个百分点。观摩期间,未米生物与丰泰饲料、扬翔集团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观摩会现场的示范基地,武汉市天照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海波向记者介绍,今年4月,合作社在武汉市高蛋白玉米种植补贴政策支持下,试种了300余亩高蛋白玉米。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指导下,高蛋白玉米表现出更强的抗倒伏、抗病性和抗逆性。除了蛋白质含量高,平均产量较周边其他常规玉米品种也高出10%左右,帮助农民实现低成本高收益。该品种实现了“专种、专收、专用”的全产业链闭环,从种子到养殖,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并提升养殖效益。

罗海波的基地是武汉市高蛋白玉米全产业链展示示范基地的一个缩影。为推动高蛋白玉米示范推广,今年武汉首创高蛋白玉米种植补贴政策,全市已有高蛋白玉米全产业链展示示范基地共计10455亩。

据了解,高蛋白玉米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显著提升的蛋白含量。目前,我国饲料生产中依赖大量进口豆粕补充蛋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破解这一“卡脖子”难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教授团队提出并推动高蛋白玉米种植。严建兵在现场介绍,当前研发的高蛋白玉米含量最高可达13%,比普通玉米高出约5个百分点。“蛋白含量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290万吨蛋白供应,相当于减少进口700万-800万吨大豆。”他强调,“每提升一个点,我们的粮食安全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保障。”据测算,推广高蛋白玉米预计可为全国农业产业链累计增加产值6700亿元。

座谈会上,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产业链企业代表和种植户代表分别围绕高蛋白玉米产质协同栽培技术与应用、“星空地”遥感监测技术助力武汉高蛋白玉米智慧化种植、武汉市高蛋白玉米全产业链项目实施情况、高蛋白玉米饲料智造一体化工作等主题研讨交流。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洁婷宣读了高蛋白玉米全产业链推广倡议书,号召强化政策引领、深化创新驱动、贯通全链闭环。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教授介绍,高蛋白玉米推广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赋能产业提档增值、造福全产业链主体等多重潜力,开辟了一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希望能与各方协作,在武汉培育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微生物产业、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农业智能装备产业、精准营养相关产业,通过这些产业带动引领全国养殖业、食品行业、种植业转型升级。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珍表示,一粒玉米承载着国家战略,多方合力撬动着产业变革。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全力服务推动高蛋白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助力湖北支点建设贡献武汉农业力量。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陈志勇指出,进一步推广好高蛋白玉米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在提单产、育良种上发力,依托湖北洪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二是要坚持价值取向,在增效益、降成本上久久为功,不断加强“政产研学经服用”等主体的协同,持续完善新质生产关系。三是要坚持政策指向,持续设项目、建平台,争取在湖北和武汉创设农业科技引领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融媒体记者:余军

通讯员:陈雪莹 任可

编辑:周琛

责编:寇玲玉

编审:黄葆华

点击阅读原文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