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肖俊樊 姚天航)7月17日傍晚,秭归县郭家坝镇擂鼓台村第14村落点灯火通明。数十条长凳依次摆开,几十位村民、村干部、驻村干部与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师生围坐一起,一场以“村落夜话、五聚行动”为主题的村落夜话会正在这里热烈进行。这场接地气的“板凳会议”,成为观察秭归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一个生动窗口。

村落夜话会现场 孟佳琦摄
村民畅言汇心声,干群共商谋良策
本次夜话聚焦安全生产、防汛抗旱、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民生议题,现场没有繁复的流程,村党支部书记谭明红言真意切地讲述最新政策和相关警示案例后,村民们便畅所欲言。“咱们村是规模很大的脐橙基地,现在大家都在用无人机来吊运橙子,我想能不能增设几个无人机的便捷充电点?”村民老颜指着山上脐橙园,言辞诚恳。“现在天气很热,我们是要把家里娃娃都教育好,坚决不能让他们到水里去野泳”王大姐的提议引来一片赞同声。
围绕矛盾纠纷化解、防溺水、脐橙全产业链发展等细节,大家积极发言,既有诉求表达,也有务实建议,方言俚语中透着质朴与恳切。在场干部边听边记,将村民的“烦心事”逐项转化为待办清单,有效疏通了基层治理的“末梢循环”。

田野课堂悟真知,夜话模式启新思
作为会议的深度参与者与观察者,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实践团队全程记录了议题提出、意见碰撞与共识达成的完整链条。“夜话会这种低成本、高黏性的协商形式,激发了村民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展现出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巨大热情和智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峥对此深有感悟。
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教授指出:“村湾夜话将村民民主协商议事网络下沉到村落、村组最基层,打通了村民民主协商议事的最后一里路;将村庄公共事务议题融入干部群众饭后茶余、家长里短,让民主协商议事更有人情味、感染力。”

灯火渐阑珊,夜话会的讨论凝聚出解决问题的共识。秭归县田野间一场场无门槛的“村湾夜话”,正以其平等、务实、高效的独特魅力,有力推动了基层民主实践,使议事协商真正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密切了干群关系,为乡村善治注入汩汩涌动的源头活水。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