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华农
首页 / 媒体华农 / 正文
【长江日报】华中农大找到水稻抗高温关键基因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蒋朝常)水稻对高温敏感,超过34℃不仅会带来大幅减产,还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劣化。 5月1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湖北洪山实验室李一博教授课题组有了一项新成果,他们找到了水稻对抗高温的秘密武器——基因QT12。它如同水稻内置天然“空调系统”,当高温来袭,这个“神奇”的基因能与水稻中的一种蛋白复合体发生自然反应,让水稻对高温响应不敏感,保证水稻在高温下的产量和品质。

华中农大团队找到的关键基因对水稻抗高温有明显作用。

每到酷暑时节,正值我国江南、江汉等地一季稻的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区的抽穗扬花期、灌浆期,越来越常出现的极端高温,导致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下滑,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耐高温水稻研发具有一个共性难题:耐高温表型难鉴定、耐高温基因难应用。

为了找到这个“天选”基因,李一博团队用了10余年的时间,在水稻灌浆期对田间自然高温抗性种质进行海量筛选和鉴定,最终从大田耐热水稻种质中找到了这个能同时表现出优异产量和耐热性、可操作性强的QT12。

李一博教授(左二)和课题组成员。

团队将QT12基因导入多个品种的水稻,于2023和2024年的夏季,在武汉、杭州和长沙等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气温37℃的情况下,与野生型水稻相比,QT12基因突变株系新品种产量分别提升92.5%、64.1%和54.7%,且外观品质晶莹剔透、米饭食味性好,验证了其在高温环境下优质、高产、抗高温的综合育种实力。

这项成果引发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湖北洪山实验室已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农业企业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从合表示,解决高温对水稻的不良影响已非常紧迫,通过前期的合作试验,华农团队的大规模田间实验成果令人欣喜,填补了作物籽粒灌浆期品质高温耐受性领域的科学空白。“我们将尽快实现成果的产业转化,将研发成果应用于水稻育种实践。”

【编辑:陈麒麟】

点击阅读原文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