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云霞 范玢瑶)彦才云集,共襄未来。10月11日至12日,第十届南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秋季)主论坛暨“海外人才中国行·农业科技创新”湖北专场在我校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主办,吸引了116名青年学者参加研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创新洞见。
1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举行。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吴勇杰、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四处处长王磊等嘉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陕西省商洛市、武汉人才集团、武汉光谷人才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学校教授代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一同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杨少波主持。
王磊、吴勇杰先后致辞,对远道而来的海内外人才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本次活动能推动思想碰撞与深度合作,期待参会学者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校长严建兵代表学校热忱欢迎参会的青年才俊,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和人才政策,分享了学校的人才发展战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始终坚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始终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严建兵表示,学校始终以教师为中心,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优良的团队配置、完善的人才支持体系、完备的生活服务环境等方面提供一流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人才干事创业。他强调,青年学者已成长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诚挚邀请海内外志同道合的学者共谱时代华章,为强国复兴和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熊立仲教授以“全谷物行动与绿色营养超级稻”为主题作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我校“绿色营养超级稻”研究团队在“全谷物黑米”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他表示,科学研究要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和产业行业重大需求做有组织的科研,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国田教授在《新技术在作物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中,讲述了他与华中农业大学结缘的故事,并分享了他在科研路上的收获与感悟。他谈到,得益于学校的全方位支持,他不畏艰难、执着探索,在作物抗病育种领域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开幕式上,校长严建兵教授为签约学者代表颁发了聘书。
11日下午至12日,15个学院共举办分论坛19场,受邀青年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并参观考察实验室和校内基地平台,与学院负责人、学科高岗教授开展深入交流。
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曾博士表示,在论坛期间,无微不至的接待服务让他宾至如归。合理的议程安排、独具特色的餐饮及文化活动,都让他深切感受到学校在办会过程中的用心,以及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他提到,此次经历使他对华农的人文关怀与科研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他今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于博士则用“温暖”形容其参会体验。他特别谈到,论坛为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提供了深度的交流平台,这些互动令他受益匪浅,也启发了他后续研究的开展。
据悉,2025年,我校先后举办两期南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36场次分论坛,为176名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起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平台。
审核人:朱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