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现场(通讯员 顾泽洋 摄)

校党委书记姚江林讲话(通讯员 顾泽洋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廖宜涛 赵浩然 师一夫)9月20日,油菜无人化种植暨耕播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观摩演示会在湖北省无人化试验示范农场举行。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罗锡文院士、王汉中院士、李培武院士应邀出席活动。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祖金致辞,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李宗友、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姚江林分别讲话。会议由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姜卫东副主任主持。

罗锡文院士作题为《中国智慧农业的研究进展》的报告(通讯员 顾泽洋 摄)

王汉中院士作题为《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风险及油菜产业的使命》的报告(通讯员 顾泽洋 摄)
罗锡文、王汉中分别作题为《中国智慧农业的研究进展》《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风险及油菜产业的使命》的学术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廖庆喜教授汇报了油菜无人化种植和油菜耕播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与应用的进展。
观摩会现场演示了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团队研发的油菜无人化种植技术与系统、在省内外多个农机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的系列油菜(油麦兼用)精量联合直播机、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高性能播种关键部件及智能播种机创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的系列油菜耕播新技术和新装备,各类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共计18台套。


现场演示和观摩环节(记者 川竹 摄)
现场演示的油菜无人化种植作业系统通过测控管系列技术的集成,实现油菜种植播种施肥精量化、种肥投入可视化、播施调控自动化、生产作业无人化、作业质量可溯化。2019年以来,在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支持下,华中农业大学在襄阳市襄州区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覆盖面积1100亩的全国首个油菜种植无人农场;通过高精度数字地图实现播种作业对行误差小于3cm的精准作业;开发AI田间障碍物识别算法,实现遇障自动停车与自动重启作业;采用梭行外螺旋路径规划方法,田间播种作业覆盖率可达95%以上,采用一退两切转弯控制策略和两退三切调头方式,攻克了拖拉机田间地头自动转弯、换行难题,提升了无人播种换行作业的精度和效率;构建云-端模式的多机协同作业路径规划及控制,实现自动定点泊车补肥补种、多地块多装备同步作业。
现场演示的多个合作农机企业批量生产销售的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涵盖高中低端不同规格,适合水田、旱地、平原、丘陵等不同作业条件,适配大、中、小不同动力,可一次性完成油菜种植的灭茬、旋耕、开畦沟、播深仿形、精量播种、精量施肥、覆土与镇压等多道工序。其中开发的正负气压组合式油菜单粒排种其单粒播种合格率可达98%,开发的气送式排种器可实现油菜、小麦、水稻等多作物兼用排种,应用的智能电驱排种系统具备雷达测速、播量调控、随速播种、播种机状态识别等多项功能,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现场演示的油菜播种犁旋一体耕整机、铲锹式整地机等新机具主要针对我国油菜稻油轮作模式下前茬秸秆量大、土壤黏重造成的种床耕整难题研发,可实现切茬、埋茬、碎土、整地作业,适应水稻收获后高稻茬复杂条件油菜播种;油菜微垄播种机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主要针对油菜播种后生长季雨水多、极端天气多,影响播种出苗和后续生长,通过种床结构的整型调整,提高直播油菜生长抗逆能力,作业速度可以突破12km/h;南方丘陵山区油麦兼用播种机集成了电驱气送排种、厢面整型仿形等关键技术,作业幅宽1.8~2米,可适配60~70马力拖拉机,已在合作企业小批量生产,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多个丘陵县市推广应用;油菜飞播无人机可以实现油菜的高效成条播种和花海景观造型设计。
此次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襄州区农业农村局、襄阳市襄州区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功能研究室等单位协办,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湖北省油菜办公室、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总站和湖北省内各县市州农业管理部门人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有关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高性能播种关键部件及智能播种机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等专家学者,国内油菜播种机生产企业负责人,湖北省内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代表等240余人参会。
审核人:廖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