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万田景)新学期伊始,附属学校西门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经过精心规划的校园交通优化举措,有效缓解了校门周边长期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显著提升了师生通行的安全性与效率,赢得学生家长广泛好评。

早高峰时段,附属学校门口行车通畅(记者 匡敏 摄)
附属学校北门地处狮子山大道核心路段,周边交通环境复杂,曾作为师生进出及家长接送的主要通道。每到上下学高峰时段,接送学生车辆、教职工通勤车辆与行人在此交汇,不仅频繁引发交通拥堵,更因 “人车混行” 埋下较大安全隐患,成为家长关注的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领导廖济忠、王建鸿、郭刚奇多次赴附属学校调研了解情况,统筹学校资源推进附属学校门口交通环境整治,并推动建安部、校工会、附属学校等多部门联合组成工作专班,协同推进整治行动。
在充分征求并吸纳师生与家长意见建议后,学校确定了西门改造及交通优化实施方案:将西门作为学生上下学和家长接送孩子的主要出入口,并在附属学校路口增设交通信号灯,修建西门周边机动车道,进一步规范车辆与行人通行秩序,为师生出行筑牢 “安全屏障”。

附属学校西门(记者 匡敏 摄)

附属学校西门周边机动车道与停车区(记者 匡敏 摄)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附属学校周边交通成功实现 “人车分离、机非分离、有序管控”的目标。狮子山大道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人车混行” 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师生与家长出行体验显著改善。
“现在孩子能直接走人行通道进学校,不用再穿过车流,我们家长放心多了!” 学生孙嘉蔚的妈妈在谈及新西门使用体验时,语气中满是认可。“道路比以前通畅太多,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明显缩短,再也不用为堵车发愁了。” 学生王雅墨的妈妈也分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更让家长们欣慰的是,安全的通行环境为孩子独立入校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李凯文的妈妈高兴地说:“现在路况安全了,我们开始鼓励孩子自己走进校园,这对培养他的独立性很有帮助。”
附属学校校长余敏表示,学校始终将改善附属学校办学条件、治理周边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除此次西门改造外,此前附属学校已完成运动场翻新等工程。一系列举措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更坚实的保障。
建安部部长张越指出,附属学校西门功能优化及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是学校持续深化校园交通综合治理、提升师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后续,建安部将持续监测西门运行情况,结合实际动态优化交通管理措施,在细节处下功夫,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同时紧盯校园交通组织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从交通安全教育、交通秩序疏导、交通设施优化等多方面综合施策,不断提升校园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与水平。
审核: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