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时讯
首页 / 综合时讯 / 正文
“移动博物馆”短视频斩获奖,我校学子用创意点燃科学之光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若颖)3月21日,中国科技志愿服务正式公布“以科技之名践行雷锋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由经济管理学院人力2101班胡煜、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工2302班杨博皓创作、校博物馆制作的科普短视频《移动博物馆 科学零距离》入选优秀视频。

短视频背后的故事:让科学“动”起来

《移动博物馆 科学零距离》记录了校博物馆于3月5日开展“移动博物馆·科学零距离”临时展览的全过程。展览突破传统场馆边界,将昆虫标本与微型景观盒带入公共空间,通过沉浸式互动形式展出形式拓展了科普形式,让竹节虫、大蓝闪蝶等珍稀昆虫更为人们所熟知。观众近距离观察“伪装大师”竹节虫的拟态智慧,探索昆虫王国的生存奥秘。

活动现场,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一位活动参加者说:“这样的展览太有趣了!不仅能近距离观察昆虫,还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该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创新科普形式:点燃科学激情

获奖作品以短视频为载体,将科学知识与现代传播技术相结合,用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视频中,竹节虫的拟态行为、大蓝闪蝶的绚丽翅膀等细节被清晰呈现,配合志愿者的讲解,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昆虫世界。

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不仅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也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正如获奖团队代表胡煜所说:“我们希望通过短视频这种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科学变得更有趣、更接地气,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兴趣。”

科技赋能生活:让科学触手可及

此次获奖不仅展现了我校博物馆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为我校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树立了标杆。获奖团队代表杨博皓同学表示:“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肯定,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博物馆馆长姜昊说,团队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积极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进一步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更加生动、创新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让科学真正融入生活,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据了解,此次短视频征集活动由中国科协旗下的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主办,旨在通过新媒体平台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科技志愿服务理念。自3月1日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全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普机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参赛者围绕“科技志愿服务”的主题,通过创意视频形式,展现科普创意内容,以科普之力助力国民科学素质提升。

审核人 姜昊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