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倩茹 郭盛美)12月21日,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召开,来自全国35所高等农林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数智赋能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农林教育创新发展”主题,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数智化手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带队参会并作主旨报告。

会议现场,青平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通讯员 孙倩茹 供图)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饶贵安,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杜国锋,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忠华,长江大学副校长许锋、西藏农牧学院副校长邢震,以及全国农林院校的教务处处长、教育教学研究专家、高校教师代表和教学管理人员等参加了研讨会。
杜国锋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高校的感谢与欢迎,他表示,长江大学作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的成员之一,始终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培养具有深厚学科知识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农林人才。长江大学期待与联盟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探索数智赋能课程思政建设,奋力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书写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崭新答卷。
饶贵安表示,近五年来,湖北高等农林教育战线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涉农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希望湖北省高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特色与品牌,形成协同推进数智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的合力。
作为联盟理事长,青平表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立三年多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表示,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智慧的交融,希望大家能够借助此平台,为农林高校教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主旨报告环节,青平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变革,这种变革重塑了人才培养的导向,彻底革新了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形态,其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他强调,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高校必须积极适应并引领这一趋势,要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手段,推动课程思政的数字化建设。为此,他提出了新时期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十点理论思考,重点围绕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教材建设与应用、课程思政资源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思路,强调教师要积极掌握教育数字化工具和网络传播的特点,加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实际,要有对学生的大爱之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心用情做好课程思政。最后,他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从理念共识、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耕读思政、育人平台、育人场域、教师数字素养、保障机制等十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学校在推进数字化课程思政方面的系列创新举措。
许锋以《厚植“大国三农”情怀 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为题,分享了长江大学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邢震以《思政融合下的西藏农民教育探索》为题,分享了西藏农牧学院扎根雪域高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探索和经验。
专家报告环节,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16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各自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经验与做法。我校曹敏惠教授以“数智化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建设探索”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研讨会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正式发布。该图谱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主要围绕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特色和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数智赋能,进行系统设计,分层次、分学科、分年级一体化推进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农林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讨会最后,许锋对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概况进行了介绍,公布了优秀案例获奖名单并为获奖代表教师颁奖。
据悉,“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于2021年由我校发起,与40个全国农林院校、单位共同联合成立,联盟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本届研讨会由长江大学承办。为全面挖掘和推广课程思政教学的优秀实践,本次研讨会联盟组织了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从全国30所高等农林院校提交的780份课程思政案例中,评选出160个优秀案例,其中文字案例110个,视频案例50个,视频案例在今年是首次参评。经过进一步审核完善,优秀案例将由联盟推荐上线新华思政教育教学平台,面向全国进行展示宣传。
审核人 王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