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华中农业大学坚持强校必先强师,出台铸魂强师“组合拳”,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高水平强农兴农教师队伍,增强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贡献力。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严建兵: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一是要以思想自觉筑牢精神根基,加强教师政治引领,引导教师“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中华复兴而育人”,把稳思想之舵,筑牢精神之基;二是要以行动自觉落实育人使命,引导教师锤炼教书育人第一本领,提升学养和做大学问的能力;三是要以实践创新探索育人新径,鼓励教师推动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主创新良性互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动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共同促进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问题:学校在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严建兵:2024年11月,学校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狮山大先生涵育工程”和“卓越硕彦强师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卓越师资队伍。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注重精神涵养,组织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教育、师德师风宣教月、新教工入职培训、退休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把教育家精神浸润到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各环节,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推动教师争当狮山大先生蔚然成风。二是聚焦育人主业,构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育人新体系,建好生命科学交叉学院、“农业人工智能+”相关平台,推进新农科2.0、新工科2.0时代英才培育行动,打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实施一流本科人才培育行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数智创造力提升计划、卓越硕彦计划,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三是推进制度创新,实施综合改革深化行动,深化教师评价和岗位聘任改革,不再简单强调论文、专利、品种等数量型指标,更加重视创新能力、质量和贡献,从侧重结果评价转向侧重过程评价,引导教师旗帜鲜明地拒绝低水平的重复、支持有价值的冒险,反对平庸的“成功”,包容有意义的“失败”。
问题:学校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有哪些举措?
严建兵: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知识传递有余、创新能力不足”“学科壁垒明显、交叉融合不够”“实践脱节产业、服务需求不精准”等问题。学校一是推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以信息科技、工程科技和生物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科。新增机器人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等8个专业,在全国率先开设智慧农业专业并获批教育部“101计划”建设项目,启动“人工智能+农业”培养专项,入选国家首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二是着力深化科教融汇,把重大科研任务攻关过程变成学生实践培养过程,依托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湖北洪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生命科学交叉学院和湖北洪山实验室在同一物理空间合署办公,安排学生成建制入驻“闻得到硝烟、听得见炮声”的科研一线,融入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提供优质创新硬件支撑,探索全链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在“干中学、学中干”。三是强化产教融合,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襄阳现代农业综合实践基地和正大、海大、扬翔等龙头企业,应用真实场景,开展浸润式实地、实操教学,共建8个现代产业学院、17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问题:学校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哪些举措?
严建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堆论文、拼数量,而是要坐热冷板凳、啃下硬骨头,不是关起门搞研究,而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产业中,让科研真正服务国家需求,让成果切实解决产业痛点,让人才在攻关中能打硬仗。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有组织科研,聚焦“大问题”“真问题”。具体做到五变:一是变组织模式,由独立PI制变为团队负责制。突出强调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的集体攻坚能力,鼓励跨学科交叉组建团队。二是变科研范式,由单打独斗变为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用好省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池,以委托协商制、揭榜挂帅制、非共识项目谈判制等多种形式,开展以国家使命驱动的科研攻关。三是变驱动机制,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驱动,特别是注重AI驱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研究范式变革。四是变投入方式,由单一投入变为多元投入,推动主管部门、参建单位、种业企业、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源联动,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五是变转化机制,由“先研究后转化”变为“边研究、边转化”,制定“自行转化、自主分配、自行担责、收益捐赠”16字成果转化支持方针,促进成果最终落地转化为商品。
华中农业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一体推进高质量教育教学、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内涵式高质量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