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 (通讯员 辛西)8月22日,信息学院在一综B113会议室召开2025年暑期务虚会。会议聚焦“创造性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科学谋划学院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主题,1天时间内举办了15场主题报告。校长严建兵、副校长李大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发展规划部、本科生院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信息学院党政领导、系部主任、各教工党支部书记、科研团队负责人、学术委员会成员、教授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信息学院院长李国亮教授主持务虚会。
植科院李林教授以“智然体-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题,从“智然体从何而来”“什么是智然体”“智然体未来是什么”3方面作了特邀报告。他介绍了智然体具有“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本地个体智能+局域网群体智能+私有云融合智能,提供个体智能与群体智能的有机融合,随后重点介绍了育种家个性化智然体运行情况以及后续发展计划。
薛宇教授作了“人工智能生物学:进展与前瞻”专家报告。黄小罗教授报告了“信息计算推动合成生物学颠覆性发展”。杨庆勇教授讲述了“AI驱动下的生物信息学发展思考”。陈洪教授以“路在何处?人工智能研究的一点思考”为题作了分享。沙灜教授作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点申报进展情况汇报”。刘世超副教授分享了“数据学科建设现状与思考”。学院班子成员沈婧芳、徐勋光、刘进、章文、朱容波、王玉龙等先后聚焦本科教学、学院治理、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生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学科发展作了专题报告。随后李国亮院长以“‘农业人工智能+’是学校信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题作了专题报告。郑学刚书记分享了他“关于学院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规部部长程华东表示,通过报告,深切感受到信息学院全院上下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直面困难的勇气,奋起发展的决心以及变革转型的底气,建议学院“十五五”规划从战略思维、学校全局考量,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更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副校长李大鹏谈到,“人类所能想象到的都可以实现,前景未知的研究更具价值”。他希望信息学院能带着主流入主流创主流,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开辟出一条新的、交叉融合的新赛道。
校长严建兵肯定了务虚会召开的成效,并期待与信息学院教师就人工智能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深度交流。他谈到,今天的报告老师们都在谈“抢占机遇”,但如何去抢占机遇,核心是解决认知问题。谈及他对和信息学科交叉研究认知的3次转折和提升,他指出一是要明确如何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识别,把序列变成0和1,二是要明确如何初步理解机器学习,三是要弄清大模型研究到底何去何从。
对于信息学院进一步的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严建兵校长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对于农业大模型,学院要有深度思考。除了大而全,能否加入先验知识,另辟蹊径,开展“小而美”的研究,让农业数据变得可解释,走出华农农业大模型研究的特色发展之路?第二,要围绕“农业人工智能+”创新项目推进各项改革的落地落实。要以该创新项目为抓手,重新定义核心课程,着力建设一批示范案例课程、创新课程,通过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引领推动学科发展,形成“一子下好、全局带活”的格局。他鼓励信息学院的骨干教师要躬身入局,敢于“把手和皮肤晒黑”,要在田间、水面拿到一手数据,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产业问题,深入转化为技术问题、科学问题,真正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带动传统学科创新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群众路线,推进教师科研范式转型升级,以点带面,产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径。
严建兵最后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学院的建设、信息学科的发展,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再次强调了以信息学科、生物学科、工程科技改造提升学科创新的发展战略,信息学院的春天来到了,相信信息学院每一个师生身上都有使不完的劲,每个人的眼里都有光辉的未来。
审核:郑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