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39项科技成果、209瓶种子亮相农博会

2024湖北农业博览会开幕式

5位院士齐聚农博会

“智汇荆楚、播种未来”。12月20日,2024湖北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我校校长严建兵,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陈焕春、金梅林、张献龙,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等出席农博会并巡展科技成果展区。

校长严建兵、我校5位院士与参会嘉宾合影

校长严建兵巡展

20日上午,农博会展厅内人流如织,名优农产品琳琅满目,农业科技成果展区尤为引人注目。在李强老师的“秸秆薄膜”成果展位前,严建兵和5位院士详细了解了该项成果的生产流程、核心装备研发、产业化进展,询问了大田应用场景、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等。严建兵表示,今年农博会是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奉献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衣食”后的第一次集中展示,要进一步加强科教产融通,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有机衔接,让科研成果从展示品变成产品,最终转变为商品并推向市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国复兴建设贡献更多新成果。

开幕式结束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等省部领导进行了巡展。他们先后来到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陈焕春院士、金梅林院士和张献龙院士等科研成果展示区,详细了解研发过程、作用机理和推广应用等情况。院士们表示,将持续推进“黑米主食化、主食全谷化”,培育更高产、抗病虫、抗逆境、谷粒全、食味美、全营养、全功能的绿色营养超级稻;将进一步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全国的油菜品质,推广应用多功能油菜;持续攻关人畜共患病、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在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中贡献更多力量;持续致力于棉花生物技术及育种研究,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金梅林院士作专题学术报告(湖北日报 供图)

20日下午,农博会还举办了“院士专题报告会暨农业‘三新’技术成果发布会”等多项活动,我校金梅林院士应邀作题为“畜禽疫病防控与大健康创新和实践”专题学术报告。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志勇发布了30项“三新”成果,其中我校研发的成果有12项。

本届农博会主题为“智汇荆楚、播种未来”,展示面积6万平方米,特设超3200平方米的农业科技展区,邀请了11家科研院所、近百家科技型企业,集中展示156项重点农业科研成果。展区分为“星”品种、“星”技术、“星”未来和“星”人物4个部分,以现代化的呈现方式,集中亮相一批农业科技“新奇特”和“尖板眼”,内容涉及农业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的各个方面。

学校科研成果受追捧

农博会上,我校共展出39项科技成果和209瓶农作物种子。在展出的成果中,既有“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新品系”、米饭型全谷黑米新品种——“华墨香3号”、“华油杂62R”等突破性新品种,又有“无肌间刺武昌鱼”“鄂通两头乌”和“宗橙”等新问世品种,还有与老百姓餐桌息息相关的狮山菜薹、板蓝根油菜、倍味美番茄等,涵盖水稻、玉米、油菜、番茄、马铃薯、茄子树、畜禽、蛋白牛肉等高新技术领域,覆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花、茶”等十大主要农产品。

鄂通两头乌新品种猪仔展示(湖北日报 供图)

果园智能采摘机器人掩饰采摘流程(湖北日报 供图)

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展示(湖北日报 供图)

“哇!这口味真不一样,很浓郁,口齿留香!”市民霍女士品尝学校培育的“倍味美”番茄后赞不绝口。她说,现在农贸市场和水果摊的番茄大多没什么“番茄味”,更谈不上什么口感,今天算是“大饱口福”,找回了儿时番茄的味道。

张余洋教授向观众介绍“倍味美”

记者在番茄展位看到,今天展出的既有番茄植株,又有红色、橙色和绿色的果实。张余洋教授正和围观品尝的市民们介绍:“倍味美果实风味浓郁、口感酸甜,糖酸比例适中,贮藏期长,经过多年选育,是名副其实的‘科技番茄’……”

“这个车厢真香!”就在去往农博会的大巴车上,一股油菜花的香味在车厢弥散,给人一种特别的“乘车体验”。原来,这是“狮山菜薹”散发出来的缕缕清香,为了参展,马朝芝教授一大早便到试验田采摘了最新鲜的菜薹和菜花。

在农博会现场,马老师一边摆放菜薹,一边介绍自己的成果。记者看到,展台上鲜菜薹、菜薹馅饼、菜薹咸菜、菜薹汁错落有致,品种十分丰富。她最推崇的是“菜薹汁”,这是团队刚刚研制成功的一款蔬菜类饮料,富含维C和钙,入口浓郁芬芳。

无肌间刺武昌鱼成果展示

这边品尝“狮山菜薹”的市民络绎不绝,那边“无肌间刺武昌鱼”展位前已水泄不通。这是世界上首个无肌间小刺鱼类新种质,一经问世就吸引了无数目光,媒体记者和市民纷纷在鱼缸前打卡留念。人群中,高泽霞教授向市民们介绍道:“它无肌间刺、品质优、色泽好、口感好、易加工……”

果园智能采摘机器人掩饰采摘环节

李新云教授向观众讲解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工作原理

姜道宏教授介绍“植物疫苗”作用机制

展会一角,一款果园智能采摘机器人科技“尖板眼”引人驻足观赏,只见机器人在电脑的控制下灵敏地找到柑橘,并顺利采摘、入篮、精确定位放置。据鲍秀兰老师介绍,该款机器人采摘范围广、地形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避障性强、采摘果实低损,是一款适合果园自主导航的智能采摘工具。

“种子塔”(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会展中央,一个“种子塔”格外醒目,这里面有包括我校209个农作物品种的种子在内的种子资源,是多年来湖北省打造“武汉种都”的集中展示,也是华中农大人致力于种子芯片研究的真实写照。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 许炎生)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