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奋进五年】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融创致新,探索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新赛道

【编者按】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携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长足进步。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奋进五年】系列报道,展现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单位或个人工作取得的实绩。今天推出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五年发展纪实,敬请关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卢慧 许智勇 记者 陈超奇)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坚持“学科发展生长点,学术水平宝塔尖”的发展定位,聚焦“基因组、精准营养、治未病”三大关键词,遵循四C(创新Create、联结Connect、交流Communicate、合作Collaborate)工作理念,交叉融合,融创致新,在探索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赛道中,努力打造生物医学与健康新兴交叉学科科技创新策源地、拔尖人才培养孵化池、改革发展示范区。

顺势而为育新机,探索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赛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与健康已成为时代的主题。面对全球生命科学布局重心转向医学领域的发展形势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学校于2016年做作出依托农科和生命科学优势,在农林高校率先发展生物医学的战略部署。2016年12月,生物医学中心应运而生。2019年4月,学校举行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生物医学与健康学科特区,助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2019年5月,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成立。

生物医学中心成立

高翅向魏少忠颁发学院院长聘书

副省长杨云彦来校指导工作

五年来,学院按照“学科发展生长点、学术水平宝塔尖”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基因组、精准营养、治未病”三大关键词,致力于建设小而精、研究型、机制活的新型教学科研机构,积极践行“以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理念,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努力在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需求中开辟新赛道、做出新贡献。

建学科:用学科交叉、特色发展培植“双一流”建设学科新的生长点

2019年12月,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学科发展研讨会召开,会议首次明确了营养与健康、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三大重点发展学科方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2022年1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启发院士在谈及学院学科建设方向时提出,应锚定基因组、精准营养、治未病三大关键词,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学科发展的特色定位。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与学院青年教师交流时指出,全院师生应当遵循创新(Create)、联结(Connect)、交流(Communicate)、合作(Collaborate)的4C理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围绕既定目标,光前启后,踔厉奋发,努力做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的事业。

学院举办第一届(2024)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学术研讨会

裴端卿教授做客南湖生物医学讲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学院始终以需求引导学科布局,深入推进学科交叉,丰富学科内涵建设。受聘兼任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院长的魏少忠教授在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论证会、学科发展研讨会等多个场合表示,“农业大学发展生物医学与健康,必须牢牢与学校优势学科融合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与优质医学资源的合作。”依托生物学学科,学院加快推进与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作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以科研项目合作为纽带,积极引荐青年教师以贡献求发展,深度融入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的优势学科团队。践行以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的理念,整合生命健康创新链条,探索建设“治未病”防治体系;积极开展高通量功能筛选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建立精准营养与代谢研究团队,与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团队密切合作,开展黑米等农产品营养价值与健康效应研究;引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疾病模型构建等研究基础,参与人兽共患病、生物育种、园艺植物等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全健康研究网络,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相关主流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学院成为支撑生物学等“双一流”学科,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等进入ESI前1%学科领域领域的重要新生力量。

组队伍:用全球视野、个性精准培育有理想、少而精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学院建设的重点任务。”学院常务副院长金安江表示。学院实施人才引进目标责任制,将任务细化分解,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人才引进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走访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依据发表成果精准邀约以及专家、校友举荐等多元化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广纳贤才。数百次的邮件邀约、简历评估、个别面谈、学术报告,只为深入了解彼此的情况和想法,实现最终的“牵手”同行。

经多方调研与了解,2021年正在武汉协和医院从事肿瘤免疫与抗衰老研究的金红林教授进入学院的视野,其研究方向与学院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研究的发展理念十分契合。“来到农业大学做生物医学研究,起初我是有些担忧的。”为此,学院和学校联动,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个性化的引进方案,多次与其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其想法,针对其关切逐一给予真诚且务实的回应,充分展示学院在科研平台、团队协作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最终以坚定的决心、真诚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规划,成功吸引金红林加入。“当年在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经常因实验需求,跟随师兄彭贵青来华农做实验。那时,华农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良好的科研条件便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来自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颜彦研究员回忆道。2020年末,他主动报名参加南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深入了解学院发展态势,最终加盟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而爱人则通过人才引进入职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入职仅一年多的时间,便组建起一支近10人研究团队,并先后入选湖北省和国家青年人才项目。经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在开发新型遗传操作系统研究肿瘤细胞命运和异质性领域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

五年间,学院引进正高16人、副高 5人,招收博士后12人,包括2 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推荐 1 人成功入选国家火炬计划,有力充实了学院的师资力量。同时,学院从合作医院、生命健康行业知名企业聘任了霍勇、罗顺、汪建等10 余名兼职教师。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如同新鲜血液注入学院的发展脉络,促进了学院人才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引才如聚星,点亮学院发展之路,育才似培土,夯实学院未来根基。在悉心育才上,学院坚持以春风化雨之情操培育人才茁壮成长,遵循个性化原则,精准确定每位新进教师发展目标,实行一人一策,配备教学、科研双导师,全程跟踪帮扶,助力走上成长与发展的快车道。

“经历了两次‘从零启航’,我终于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科研事业。” 2016年生物医学中心首批引进教师陈振夏教授感慨道。从果蝇演化发育基因组学研究到斑马鱼性别分化研究再到小鼠表型组大模型构建,并逐步拓展至人群队列,探究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机制。期间,学院不断与之研讨其组学分析优势与学校农科特色,最终锚定精准营养与代谢领域,提供研究经费和研究生招生指标支持,助其迅速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并邀请校内外国家领军人才层次专家不间断问诊把脉,为其研究保驾护航。2024年,陈振夏教授成功获批国家青年人才项目。

学院邀请专家给李锦铨教授问诊把脉

青年教师李锦铨教授自2005年开始在本校进行本硕博阶段的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具有生物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专业交叉背景的他,聚焦人兽共患病原菌噬菌体与公共卫生领域,不断突破,最终获批2023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如今,他期待利用深度学习和合成生物学等跨学科方法开展合成“半生命体”、原位编辑菌群、训练免疫和调控机体微环境等原创性研究,促进噬菌体在感染性疾病和治未病领域的新应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院青年教师团队自萌芽之初的数人,已逐步发展至如今的30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特聘专家1人、国家青年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项目获得者17人次。五年来,自主培养国家青年人才4人,人才引进后80%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他们平均年龄只有42岁,心怀热忱、目标高远,以无畏勇气和坚定决心投身学术科研,这股力量必将凝聚成强大创新动力,在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不断深耕,为人类幸福健康不懈努力。

育英才:让生物医学与健康方向成为校内外学生的热门选择

2024年6月,本科生院启动了辅修项目报名。消息一经发布,生物技术专业生命健康创新班首次开放选修便吸引了70多名学子的踊跃报名,他们来自全校29个专业。这一试点的背后,有着学院多年来在学生培养上不断探索与实践打下的基础。早在2017年,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便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医学方向,在随后获批的国家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也设置了生物医学与健康方向。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一批教师参与授课和人才培养,牵头建设了《神经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等10余门生物医学与健康课程群,参与建设《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有机化学》等5门国家、省级一流课程。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置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生物学 3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参与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点,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生物医学与健康的学子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

与太和医院揭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陈振夏教授与新生交流营养健康

博士生创新论坛

2021级狮山生物科学英才班本博八年学制的本科生李沐阳因着迷于脑科学的神秘魅力,在大二阶段,她主动申请到董志强教授课题组开展科研实践,探索神经干细胞及其外泌体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她憧憬道“未来,我一定要挖掘出攻克脑卒中及其他脑疾病的有效策略,让脑科学的前沿成果转化为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坚固盾牌!”

生物医学与健康的使命在于探究生命本质,寻求保障人类健康之道。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筑牢信念之基,厚植家国情怀、坚守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激励同学们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努力。通过长效组织教师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学设计大赛和名师示范课等活动,推动教师参与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校内外学生投身于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的学习与探索。

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同学在海外交流学习

师生开展迎春纳福活动

充分整合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厚植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学院与英国卡迪夫大学、湖北省肿瘤医院、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高校、医院、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临床见习实践,组建华农-华大精准医学实验班等,探索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了一座座从校园通往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视野、使命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抓科研:用有组织的科研探究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之道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精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难题,高效整合各方资源,以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则是新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为积极贯彻落实有组织科研,2022年,学院制定实施了《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推进有组织科研实施办法》,引导青年教师围绕共同的科学问题,共同培养学生,共同争取和统筹使用资源,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共同产生和分享成果,实现共同成长与发展。

坚持团队发展与自由探索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人数不多的新兴学院争取到30项国家基金和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其中医学口基金占10项,一批创新性和有转化前景的成果正在涌现。链球菌致病机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被 Nature 期刊评为研究亮点并获主页专题报道,为人兽共患病防控提供关键理论支撑;创新发现 ADP 核糖脱氨环化修饰,其在病原感染与宿主细胞死亡关联中的关键作用入选 Molecular Cell 期刊亮点文章,拓展了生命科学认知边界。丰明乾教授联合企业研发的生物人工肝研究成果落地,作为第三方医疗技术在湖北多所医院推广,为肝衰竭患者带来新希望;EB 病毒中和抗体疫苗开发实现高价值转化,与上海合作企业签订总价 4630 万元的分段收益合同,初步彰显了科研服务健康产业的成效。

治未病宣讲会现场

学院推出狮山健康食谱 

校长严建兵老师经常与生医青年教师交流,强调科研仅拼资源和勤奋是不够的,要有新的思想,敢于开展大尺度的跨学科研究。2022年11月,针对我国慢性病高发和亚健康群体大的严峻趋势,张启发院士引领全院师生发起“治未病”行动计划,致力于以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包括优化食谱结构,奉行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谱;关注健康指标,通过全面监测、整体评价、及时纠偏的以人为本防治策略,构建科学的疾病监测、评价体系;调控自身基因,以个性化的基因组精准研究人类营养与生活习性,促进有利基因功能,抑制不利基因表达,达到健康长寿这三个维度构建健康治理体系,以期提出适合中国人群的防慢病新范式。以此行动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深入践行有组织科研模式和跨学科研究。

校长严建兵教授带队赴合作企业开展调研

与华大基因开展产学研合作研讨

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合作

学院联合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汇聚了公共卫生、营养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专家,构建起多主体的科研协作网络,启动项目前期研究,招募197名志愿者入组,开展健康体检,制定健康指数计算方法,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和基因调控研究。2024年4月,华中农大版“地中海”饮食——狮山健康食谱套餐在世界卫生日首次亮相校园,广受师生好评,受到社会关注。

促合作:让校院企联动、国际国内联合提升学院发展动能

开放合作是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五年来,学院积极与外界携手共进,与湖北省肿瘤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全国三甲医院建立了深度战略共建关系,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为学院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应用有效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2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云彦一行来校调研生物医学与公共卫生研究,充分肯定学院成绩,鼓励青年学者破解难题,发挥优势助力健康湖北建设。学院在其关心下,积极行动,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湖北省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学院与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康圣环球集团等医药类转化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共同组织学校第十一次全国校友代表大会生命健康产学研创新沙龙,发起成立学校生命健康行业校友会,与产业界的伙伴们携手同行,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致力为生物医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预防医学中心揭牌仪式

在学院副院长董志强教授看来,“与海外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是学院迈向国际前沿的关键。”2019年,学院与英国名校卡迪夫大学签署共建健康、衰老与工程联合实验室协议,旨在健康、衰老与工程领域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学院牵头申报的中英生物医学与生物能源工程交叉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于2020年6月首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立项,2022年12月获得滚动支持,已选派34名师生赴英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积极“走出去” 的同时,学院也热情地“请进来”。南湖生物医学讲坛、生物医学与健康前沿论坛、生命大健康创新创业论坛、跨学科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宛如一座座知识交互的桥梁,将学院与国内外前沿健康领域紧密相连。通过一场场学术交流,国内外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或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或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或交流创新思维火花,在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中不断扩展着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着学院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影响力。

学院与卡迪夫大学开展双边学术研讨会

生命健康校友会

砥砺奋进五余载,征途如虹启新程。回首过去的五年,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在奋进中书写了青春篇章。展望未来,学院全体师生必将凝心聚力,以激昂奋发之姿,在艰苦奋斗中突破创新,以无畏勇气攻克难关,秉持团结奋斗精神,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不懈拼搏,不忘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初心,以卓越贡献诠释使命担当!

审核:金安江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