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校庆:塑造丰瞻的学术品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8位院士、30余位教授、50余场讲座,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梯次接续、压茬推进。这表明:华中农大双甲子学术校庆业已壮丽开启。

校庆为体,学术为魂。学术是校庆活动的应有之义,是大学精神的理性回归;是教育部明文要求,也是学校校庆工作“学术主导”“学术为魂”的核心旨趣。

项目丰富的校庆,犹如一盘棋,“学术”就是偌大棋盘上的棋眼,落一子而全盘活。

学术校庆要求举办“超营养”的学术盛宴

学术校庆需求精、求高、求尖,世界尺度、全球视野。在质量上,期望邀请学界翘楚、领域泰斗,为华农带来高质量讲座;在氛围上,期望营造和传承治学精神,启迪为人为学之大智慧;在时空上,期望全年全方位推进、一以贯之,校庆之年,亦是学术大年;在格局上,期望宏大视野、前瞻见解,站在世界科学前沿;在预期上,期望广交朋友,做大“学术圈”,提振学术自信、扩大学术影响;在范围上,期望全校都行动起来,广泛动员,全员参与。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从“数字摄影测量”到“焦亡细胞”,从“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到“布鲁斯菌病”,从自然到社科,农理工文法经管艺哲全面开花,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正生动开展。

学术校庆要求将“引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

学术在于交流,思维在于碰撞。我们在打造校内学术共同体、领域共同体的同时,应该放眼全球,主动“走出去”,展示华农的学术成果。“走出去”,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要求,是寻找科学共鸣和不同思维的要求,是“一带一路”的倡议,也是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的战略需求。能不能“走出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相当的学术实力,是否有全球眼光、世界胸怀,将目标锁定世界前沿和全球一流。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欧学术交流、中美埃学术论坛、中埃合作论坛、中巴合作交流已经逐一铺展,学术“走出去”正在蓬勃延展。

学术校庆要求将涵养学术文化和弘扬科学精神有机结合

学术交流应该自觉担负涵养科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历史使命。学术与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价值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各类学术活动中,要传承治学理念,寻找科学世界之丰盈;要讲功能与应用,讲方法论与实际操作,更要讲科学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要讲阶段发展、宏观走向,也要讲学科历史与文化,并以此涵养文明、滋养心田;要讲成就、讲文章、讲效能,也要讲背后故事、心路历程,为年轻人打气加油。

事实上,邵峰院士在演讲中提醒年轻教师做实验、Sabeeha Merchant院士赞美华农师生“Wonderful”“Hard Working”,赵春江院士鼓励学校师生为智慧农业献力,这些看似“题外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学术育人精神。显然,这也与“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华农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学术活动就是校庆活动的“纲”。唯此,才能彰显华农自信与环球思维,才能打造学术校庆的世界眼光和科学担当。

未来,还有117场大型学术会议、20多场国际学术交流。数据是枯燥的,但也是最灵动的,如此磅礴璀璨的学术交流,必将在双甲子校庆史上画卷舒展、浓墨重彩!

(本文作者系党委宣传部川竹

延伸阅读:【双甲子校庆】三月,比春色更美的是学术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