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五年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第十一次党代会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奋进五年 - 正文

【非凡五年】聚天下英才,筑图强之基

编辑:匡敏 发布日期:2024-11-24 浏览量:

【编者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建一流,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内部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开局良好。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非凡五年】系列报道,全景式呈现各领域各方面工作成就。本期推出【非凡五年】聚天下英才,筑图强之基,敬请关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济济多士,大业乃成。

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基础和底气。时针回拨到2019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培育新时代领军人物,建设卓越人才队伍”的人才发展战略,科学擘画了人才事业蓝图,也为迈步新征程标注出清晰的奋斗坐标。

五年回眸,学校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撼动人心。学校坚持“高端引领、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思路,以培育新时代“两邓一张”领军人物为重点,以“高、精、尖、新、缺”为导向,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诚用才,以机制改革激发各支队伍活力与创新力,5平方公里的山水校园成为卓越人才集聚发展的沃土。

明方向:以战略思维统揽人才工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新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把准“脉搏”,找准“痛点”,开出“处方”,是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9年8月22日,聚焦“如何立足岗位、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对标对表落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暑期中层干部研修班拉开序幕。“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人才强校治理活力”,成为研讨会中炙手可热的话题。历时3天的研讨,也为转变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聚力培育新时代领军人物,建设卓越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

谋定而动,实干乃成。学校人才工作由此陆续掀开了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大幕。优化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方案,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绿色通道人才发展评价通道,启动首聘期聘期集中考核,实施“卓越员工”计划“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分档”等工作,出台“一院(部)一案”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21年 1月28日,“十四五”开局火热,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内群贤毕集,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在此举行。经过系统调研、小组研讨和集思广益,会议厘清八个关系认识,提出六大重点任务,构筑起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进一步树牢了“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更为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时”与“势”布下了关键一子。

2021年1月,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蒋朝常 摄)

一子落而满盘活。学校党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破题,以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力量整合、氛围营造和服务保障激活人才工作的“一池春水”。

2022年,校党委书记高翅与新聘教职工课堂交流

李召虎校长带领青年教师赴武汉革命博物馆现场教学

2022年8月,张启发院士为2022年新入职教职工作学术规范报告(胡芬芬 供图)

2023年3月,学校召开2023年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座谈会(徐行 摄)

五年间,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在学校蔚然成风,真诚尊重人才、主动服务人才的氛围融入学校治理体系方方面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人才工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常态研讨审议人才工作,党委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牵头,校院协同、多部门联动支持人才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校党委书记每年为新入职教师上岗前培训“第一课”,校长带领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召开海外归国教师座谈会、新晋教授座谈会、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入职教师座谈会等,激发了广大教师担当“为中华复兴而育人”的使命。

抓时势:人才磁场近悦远来

珍视人才、海纳百川、唯才是举,是华中农业大学长久以来的传统。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紧密结合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发展布局的同时,坚持以“高精尖新缺”为导向,在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方面下功夫。

植物免疫学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也是学校植物保护学科积极布局和重点发展的方向。2019年9月1日,曾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担任研究课题组组长近7年的日本籍学者津田贤一(Kenichi Tsuda)全职受聘华中农业大学。津田贤一教授的加盟,得益于学校严建兵教授的引荐,两人相识于一次学术会议。“严教授第一次提及此事,我以为只是正常的寒暄,当时自己没太当回事。”津田贤一回忆说:“没想到,第二天,严教授就前来与我正式沟通任职的细节,到第三天,又来跟我再次详谈,向我发出了正式邀请。”在爱好中国文化的津田贤一看来,这就是一次现代版的“三顾茅庐”。

2024年9月,津田贤一教授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蒋朝常 摄)

津田贤一教授的故事,是华中农业大学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团队引进优秀人才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学校围绕生物种业、营养与健康、信息科技与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等重点发展方向,搭建了“南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海内外学者共话世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营养与健康等领域重要科学问题,坚持“分领域、分时段、小而精”的深入交流,在为学者们创造碰撞思维火花机会的同时,也为学校“精准引才”提供了的契机。五年来,学校在相关领域引进192人,占学校引进总人数的71.3%。

2019年5月,第四届南湖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校举行(侯国涛 摄)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学校科学分析“时”与“势”,抢抓全球人才引进的“黄金窗口期”,持续发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2020-2022年期间,学校审批引进正高职称人才60人,引进数量和质量亮眼。

朝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学校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2021年2月,学校牵头组建的湖北洪山实验室揭牌成立,结合洪山实验室战略布局,学校审时度势引进人才33人,其中正高 24 人、副高 9人,为推动洪山实验室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放眼全球“引才”,创新形式“聚才”,如今,学校“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进一步形成,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狮山校园正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高地。

添动力:人才活水竞相涌流

2023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结果公布,金梅林教授、张献龙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传来,全校上下倍感振奋。

2023年12月,金梅林教授、张献龙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领导迎接两位院士回校(蒋朝常 摄)

五年间,学校高层次人才呈现多点突破、稳步跃升态势,累计38人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89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级人才实现倍增。新增“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群体2个,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

2019年,叶志彪教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赵书红教授、严建兵教授分别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和奖状表彰(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会务组供图)

2022年1月,畜禽健康养殖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供图)

人才涌流的背后,是学校聚焦“两邓一张”式领军人物培育,全方位支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冲击“从‘0’到‘1’”原创性成果学术领军人才的不懈努力。

寻创新之道,需破制度之困。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围绕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统筹多方资源,“五优先一加强”培育战略领军人才。高起点做好团队规划,出台《教师互聘管理办法(试行)》,支持高层次人才跨学院跨学科组建创新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团队建设,赋予团队负责人团队配置、团队建设更大自主权。灵活的制度设计,进一步释放了人才队伍建设活力。

2024年6月24日,赵书红教授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刘小磊 供图)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赵书红教授牵头组建的猪基因组与育种团队聚焦我国生猪基础研究和产业重大需求,跨学科布局研究方向、引进人才队伍。如今,这支凝聚了来自动物科学、计算机、机械工程、大数据等领域学术精锐的研究团队,发展势头强劲。团队接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入选猪基因组与种质创新领域教育部创新团队、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等。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如何使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学校坚持“破”“立”并举,以开放、多元的青年人才政策,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

从与每位青年人才签订基于人才发展支持需要设计的个性化聘约,推行“代表性成果”聘期工作目标,到设置“培育专项”“学科交叉专项”等科研项目,支持青年人才开展探索性、前沿性和颠覆性项目攻关,再到及时了解确有发展潜力、亟需稳定支持的青年人才在账研究经费,对研究经费紧张的给予稳定支持,以及实施“双导师计划”,为青年人才分别从国内外联系一位师德师风良好、学术造诣深厚的杰出学者作为个人导师,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切实让青年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1年4月,学校从耶鲁大学引进张飞教授,进入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其建立柑橘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在校工作3年间,张飞聚焦柑橘器官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领域,破解了柑橘枝刺发育之谜,揭示了柑橘油胞发育和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Science等杂志,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张飞教授(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徐行 摄)

博士后是国家战略人才后备力量,也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蓄水池”。近年来,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优秀博士后资助支持力度,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博士后培养成效显著。

2022年3月4日,湖北省人社厅为吴定心团队颁发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19-2023年,学校博士后每年进站人数从79人增长到105人,目前在站人数359人,人数实现翻番。1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计划”,4人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4 人入选“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培养计划”1 个团队在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一位位狮山俊秀正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

破桎梏:人才发展通道更加通畅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诚如校党委书记高翅所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学院和部门上下统揽,凝心聚力回答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命题。

2023年,化学学院曹敏惠教授入选“狮山硕彦计划”教学能手A岗,这也是她第三次入选该计划支持。谈及近年来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曹敏惠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学校力破‘五唯’,坚持贡献导向、分类评价,支持人才静心研究真问题、做真贡献,为教师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也激励着我以更强的内驱力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3月,学校首批“绿色通道”、第二轮三年支持期“狮山硕彦计划”岗位入选教师代表座谈会(彭雨格 摄)

得益于“狮山硕彦计划”人才支持体系,五年来,357名教师通过该计划得到支持,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9%。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2023年度综合奖励事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中,“狮山硕彦计划”支持人选贡献率为98.2%。

2020年12月21日,学校出台《华中农业大学人才发展“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打破了以论文、职称等外在条件论“英雄”的传统,为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弊病,激发基层人才跃升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开辟了新路径。

彼时,尚为副教授的公共管理学院曾晨老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绿色通道”申请书,评选结果公示后,她被破格晋升为教授,随后入选了“国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曾晨将自己的快速发展归功于学校不断完善的人才制度体系。她说:“未来,我将以‘狮山大先生’为榜样,努力提升综合能力,不负学校的关心和支持。”

“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这样的政策导向不止让教师群体倍感振奋,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辅队伍的活力。

2023年,在学校“卓越员工”计划的支持下,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工程师汪方奎跨学院组建专业技术人员团队,聚焦“高通量细胞表型分析与筛选”建设方向申报首批“卓越工程师工作室”后如愿入选。2024年,他再度入选“卓越员工计划”技术英才A岗。他说:“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增添了使命感和荣誉感,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建强技术服务体系,在更好服务师生的同时,成长为具有引领性的高水平技术支撑队伍。”

随着一项项人才改革制度接连推出,一条更加宽畅的人才队伍建设之路延展向四面八方,也让五平方公里的狮山校园更显活力。

革故鼎新,星火成炬。举目回望,第十次党代会勾勒的人才队伍建设蓝图,已化作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美画卷;放眼未来,百花齐放的改革实践,必将迎来学校人才引领发展的春色满园。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记者 匡敏  审核人 朱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