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五年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第十一次党代会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奋进五年 - 正文

【奋进五年】园艺林学学院:“五融”促“五化”,书写新篇章

编辑:徐行 发布日期:2024-11-06 浏览量:

【编者按】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携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长足进步。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奋进五年】系列报道,展现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单位或个人工作取得的实绩。今天推出园艺林学学院五年发展纪实,敬请关注。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园艺林学学院秉持“穷理致知,反躬践实”的初心,推动一流党建与一流学科双融双促,以院室融合、师生融乐、科教融汇、产研融创、管服融通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探索“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育人规律中,以“三全育人 五育融通 师生融乐 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引导师生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己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院室融合,一体化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为学院学科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之窗。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上,邓秀新院士勉励学院科研人员“既要仰望星空解决‘顶天’问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做出贡献;又要脚踏实地解决‘立地’问题,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

▲2022年11月,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记者 徐行 摄)

五年来,在“穷理致知,反躬践实”的学科文化引领下,园艺林学学院持续探索院室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推动资源共享、科研共进、教育共建;贯通本研一体,筑牢思想引领之基、树立职业导向之标、激发学术创新之力,以多措并举激发学科活力,全方位赋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蓬勃向前,三大学科竞相发展——园艺学保持全国第一,优势学科稳步领航;风景园林专业等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林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潜力学科不断突破。

▲邓秀新、张飞课题组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青年教师张飞教授(左)指导博士研究生王红星(右)、任杰(记者 徐行 摄)

农历癸卯年的除夕,果蔬园艺全国重点实验室迎来了“周岁礼”,全国重点实验室、园艺林学学院邓秀新院士和张飞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以破万钧”,在张飞看来,这项研究突破要归功于“目标一致、团队‘作战’”。

“党管人才,学院党委要履行好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主体责任。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培育新时代‘两邓一张’式的领军人物,教师有所呼,我们就要有所应。”园艺林学学院党委书记龙健飞多次提出这样的观点,他也更加意识到帮助教师成长,学院党委要发力,各系党支部要推进。通过为青年教师选配“教学导师”“科研导师”“产业导师”、成立博士后会等举措,学院教师在以老带新的模式中,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形成了良好的传承与协作氛围。

五年来,学院累计发展正高级职称教师党员3人,引进正高级职称教师9人,新增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增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新增1人,岗位科学家新增2人,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科教融汇,特色化创新教学科研工作

每到开学季,学院院长程运江都会带领课题组新生去园林北楼一楼一块写有“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文化墙前,向新生阐释邓秀新院士对“顺境”和“逆境”的哲思。

▲“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程运江在园艺2402班新生班会上为新生讲述他对“顺境”和“逆境”的哲思(记者 徐行 摄)

“人才培养是系统性工程,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程运江团队从园艺林学作物管理中启迪育人智慧,弘扬园艺林学学科师承传统,提出了“用果树生长发育和品质调控规律指导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树人”理念,改革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改革特等奖。在5平方公里的山水校园里,760亩的实习基地成为学院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广阔天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等空间载体以及“一专业一赛事”的竞赛体系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舞台,通过真实的情境、实际的锻炼,“树人”理念已从理论转化为实践。

▲邓秀新院士指导研究生(通讯员 程玉华 摄)

▲傅小鹏老师(右)实验基地指导学生(通讯员 张丹 摄)

“以‘树人’为根本的教育就如同精心栽培一棵树,悉心浇灌、深植品格,终有一日学生将开出‘绚烂之花’。” 在“2023年优秀导师奖”获得者傅小鹏眼中,自己所带的学生和所研究的花,同样都是“美丽的事业”,匠心培育园艺新苗就需要创造一条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的教学之路。

▲一堂在花卉基地的实践课(记者 徐行 摄)

在“树人”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课程建设的队伍中来——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3门校级优秀示范课程以及26个“课程思政”立项项目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有由学院出版的国家级优秀教材,更有由校本文化和学院学科文化汇成的生动“教科书”,学生在“大史、大事、大家和大理”的学术故事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2022年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作品展上风景园林系师生合影(记者 徐行 摄)

▲风景园林系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推敲设计作品模型(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树人”理念不仅在课堂中发光,也在“风景园林创造持续美好生活”的点滴中生根发芽。景园心晤、景园骊歌、景园之夜……景园“八景”成为独具特色的无限情境课堂。“八景”化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不间断地情感寄托和感化伴随着景园学子的成长。在风景园林系主任吴雪飞看来,“无限课堂”体系有效实现了情感化育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帮助学生在寓情于景、情境交融中,学习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与空间。

产研融创,多元化赋能乡村振兴

一颗番茄吃出了儿时的味道,科技“好果子”变成市场“金果子”。2024年4月,叶志彪教授团队研发的草莓番茄新品种“倍味美”与企业签署成果转化协议,单项品种转化金额超过5000万元。

▲叶志彪教授在番茄基地查看番茄长势(记者 川竹 摄)

从研究到转化,从品种到品牌,从实验室到产区,学院连续三年开展的“产区行”活动让130余名教师在“果蔬主战场”的实地调研中坚定了推进产研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决心。

▲蔡礼鸿在建始指导猕猴桃果农生产(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蔡兴奎在红安指导红薯脱毒苗生产(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何燕红在云南武定县调查月季病虫害发生情况(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倪德江在宣恩县伍家台村茶园指导生产(通讯员 周雯 摄)

▲别之龙教授(前排右二)在江西信丰一蔬菜设施大棚与当地农业技术者交流(记者 徐行 摄)

五年来,学院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632项,科技成果转化34项,承担横向项目、咨询项目等511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87篇,登记新品种35个,授权发明专利216项。湖北省“编钟奖”获得者、学院全职外籍教授Robert M. Larkin把他在“产区行”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看通过中央电视台“全球会客厅”节目向世界讲述,以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视角宣传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奇迹。

▲林学专业学生在王鹏程的带领下在神农架开展“与岗位科学家同行”活动(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近年来,神农架等森林康养圣地在园林院“专家智库”的帮助下,一改旧时风貌,吸引了大批游客。学院周志翔教授在挂职神农架林区林科所所长期间,在当地组建了“教授团”,依托“乡村振兴荆楚行”平台,以区、校合作打造旅游康养胜地。风景园林系张斌教授、林学系王鹏程教授等通过对“三生”空间的改造以及对林区特有林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帮助老百姓把森林树变成“摇钱树”,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换为金山银山。

▲黄远老师与藏族同胞在一起(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刘秀群(右二)在西藏贡嘎走村入户收集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学院老师还将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在深耕边疆社会服务之中,他们远赴新疆、西藏等地,为增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助力边疆乡村振兴、提升边疆自我发展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呀咕嘟!呀咕嘟!”10月25日,在西藏山南市雅砻蜜瓜采摘节现场,藏族同胞格桑米厝对这里的甜瓜和西瓜赞不绝口。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第22批博士团援藏队成员,学院黄远老师把关键技术和种植理念带进西藏,他和团队3位研究生长期驻点山南,开展品种筛选、砧木嫁接育苗、土壤改良、品质分析、病虫害防治、设施环境物联网管控等,与企业一道,探索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路径。目前,他所主持的“基于物联网和模拟模型的西藏山南设施蔬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及“山南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及示范”两个项目正在这里落地,让当地民众真正获得实惠。刘秀群老师则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第19批博士团援藏队成员,博士团援藏队的服务期一般为一年,原本在2019年年底就应结束援藏服务的刘秀群却选择了再延期服务一年,他想为当地百姓做得更多。两年时间里,刘秀群始终为做好西藏特色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奔走,他走遍了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那曲、昌都、阿里等50多个县区,行程超过30000公里。他们不仅传授知识和技术,更是用实际行动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展现了学院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风貌和深厚家国情怀。

师生融乐,常态化打造一流校园文化

“备赛期间丁老师帮我调整了近期的实验计划与安排,我的赛前训练准备十分充分”,林学系的硕士研究生黄国强在蝉联校运会5000米冠军后通过学院“狮山园林”微信公众号的记者向他的导师丁寄花表达了感谢。甘珊珊是海南的联培生,在听闻她想回校参加第61届校运会三级跳比赛后,导师程运江立即协调学生返校等事宜,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在决赛上,甘珊珊在锁定金牌后仍然奋力跳出最后一跳,成绩甚至超过了两名体育特长生。像这样“师生齐心、齐力夺金”的例子在学院还有很多,在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辉看来,这是学院“家文化”所展现出的凝聚力,学院连续三年获评的“精神文明奖”背后折射出的是“园林一家人”突破自我、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上,刘胜军发出第五代“新橘人”声音(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学院四代柑橘科学家用六十载接续奋斗写就振兴篇章。未来,我们将带着‘强农心’,持续推进中国芯,一心一意助力三农兴。”在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上,冠军团队负责人刘胜军接过了导师徐强的接力棒,讲述了同学们在教育部优秀廉政作品《橘翁下乡》中演绎的学科故事,发出了华农第五代“新橘人”的声音,用全国总冠军的好成绩献礼章文才先生诞辰120周年。

▲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里,摆放着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记者 徐行 摄)

于刘胜军而言,徐老师不仅是他课题组的导师,更是他所在支部的“红色导师”、党建指导教师。“要把学科特色和科技创新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将党建成效转化为发展实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党课讲在果园里。”作为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徐强积极推动果树系教工党支部与他所指导的果树学研究生第六党支部在结对联建中以师生共融和深学严管助力学生党员成长。

▲师生齐心,获得“狮子山杯”男篮冠军(通讯员 侯国涛 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果树六支部邀请果树系的篮球达人王鹏蔚教授分享“科研+体育”的运动嘉年华。会后,支部党员主动邀请王老师担任学院研究生男篮队的主教练。2023年的狮子山杯篮球赛上,学院研究生男篮收获了冠军,王老师被评为最佳教练,“一起向未来”不再是党日活动中学习的冬奥主题口号,更发生在果树系的师生间。在果树系教师的带动下,果树六支部先后培养了以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李昂、央视访谈人物抗疫先进典型汪志全等为代表的一批“园林榜样”,支部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管服融通,精细化服务师生多元需求

园艺林学学院通过“管服融通”与“制度建设”双向发力,着力提升管理与服务一体化水平,精细化满足师生多元需求。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管理更科学、服务更贴心,以创新机制保障学院环境和谐有序,促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与青年党员座谈会暨院情通报会(通讯员 程玉华 摄)

“在扎实的管理基础上,学院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以一流的管理促进一流的服务,精准对接师生需求”,果蔬园艺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卢刚认为,实现管服融通,关键在于提升服务的开放性——实验室公共平台开放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在帮助师生了解平台、加强师生技术方法交流的同时,不断提升平台服务科研质效。每年一次的离退休教师座谈会暨院情通报会让老教师们感受到了学院巨大的变化,他们为学院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力支持。

▲狮山园艺节:传播知识 体验文化(记者 徐行 摄)

在此基础上,学院还注重学科文化体验活动的开放性。狮山园艺节、茶文化节、桃文化节、贯穿全年的学科文化体验活动在引导师生关心关注园艺林学的同时,提供更多高质量、有特色的园艺林学产品。在狮山园艺节上,各类柑橘呈“一”字排开,摆满了整张长桌。特别是郭文武教授团队提供的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华柚二号”“华橙柚一号”等新品种新优系,展示了我校多年来柑橘细胞工程育种研究的累累硕果,大家争相品尝。作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郭文武大部分时间都奋战在实验室和产区一线,学科文化体验活动的举办让他感到耳目一新:“狮山园艺节向公众开展园艺科普、展现园艺特色、传播园艺文化,推广园艺作物技术,让‘菜篮子’‘果盘子’更丰盛,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推动实现‘园艺林学让生活更美好’。”

▲“园林果蔬 八方飘香”欢送2024届毕业生交流会活动(园艺林学学院 供图)

▲园林北楼小广场,师生开展欢乐跳绳活动(记者 徐行 摄)

妇女节的趣味活动、教师节的特别庆祝活动、毕业季的“‘园林果蔬 八方飘香’毕业生欢送交流会”、援疆、援藏干部的生日会……学院师生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会有学院定制的“专属祝福”。秉持“教职工身心健康与幸福感至上”的工作理念,副院长周继荣怀着一腔热忱,在工会建设中不断探索,通过多样化的体育俱乐部和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学院教工积极参与。2022年暑假,周继荣带领工会的老师们商讨方案,测量场地,购买器材,短短两个月,园林南楼、北楼小广场已被打造成为师生球类运动的“小天地”。“来打球啦!”每天课余时间,这块“小天地”都记录着学院师生挥洒的汗水,和从运动中收获的快乐。端午节前后,学院教师发展分中心在茶园、茶厂举办“茶香悠游”教职工茶文化体验活动,带领老师们在合家团聚时刻共品一杯“端午茶”。

五载耕耘结硕果,五融五化启新程。面向未来,园艺林学学院将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不断夯实数字化与智慧化的转型基础,持续深化多学科融合创新,激发科教共促的新动能,推动产教协同的深拓展,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体系。学院将以弘扬章文才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动力,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汇聚科研助农、教育兴农的力量,全力构筑“创新驱动、产业共赢、人才共育”的“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昂首迈进。

(本文作者系 园艺林学学院通讯员 孟悦 董晓玲 方姝灵 审核人 龙健飞 程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