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荟萃
严建兵: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奉献自我
发布时间:2024-08-29 编辑:刘涛

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奉献自我

——在华中农业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严建兵

2024年8月29日

严建兵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学通社记者 王文硕 摄)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华中农业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学校、代表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向新入学的4900余名本科生、4800余名研究生和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表示由衷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你们的父母及亲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暑假,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自信从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刷新了百米自由泳世界纪录,面对“人类能力范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质疑时,他说,“框”是人设的,总得有个人跳出来,人类才能突破极限。网球运动员郑钦文获得了中国网球单打首枚奥运金牌,她说,拿完金牌就应归零,是时候忘记它了,期待下一站更好!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忘记自己的高考成绩,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我更相信,华中农业大学这一站,一定会更好!

如何在这一站做得更好?

我想,首先是要发展自我,尤其是用美去点亮心灵之光。这个暑假,我们缅怀一位杰出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李先生对自然和美有独到的认识,他热爱写生、书法和阅读,尽管没受过专业的训练,但常常作画怡情抒怀,并作为礼物送给友人。李先生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无论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还是从事艺术创作表达情感与想象,都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在我们校园里,也有这样一位老人,不但学问做的好,爱好也特别广泛,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油菜专家傅廷栋院士。63年前(1961年)他就住在博园10栋322房间,和他同寝室的还有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学长。傅老师上大学时有一大爱好,估计大家难以比肩,那就是躺在床上同时和另外两位同学下盲棋。陈耀邦学长回忆说当年常常故意把傅老师的棋摆错,但都瞒不住有超强记忆力的傅老师。傅老师还将写作的爱好融入科研,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的科普著作,有一本是《西游后记——漫游农业》,将未来的农业场景用文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非常有意思。

最近我重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颇有收获,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他在序言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他在这本书中,用书信的形式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以及如何审美等一系列问题,非常值得细细品读。围绕这些方面,学校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科技、文化和艺术迎新活动,希望大家能喜欢,更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自己美丽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做到文理兼修,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更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更富情趣的人生境界!

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希望大家更好地去观察社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当今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城市武汉,“无人驾驶”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同学们来学校的路上,应该见过行驶在街头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或许还因为“苕萝卜”造成的交通阻塞而烦闷过。那人工智能、信息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同学有没有想过,用什么办法让“苕萝卜”变得更聪明?智慧农业专业的同学能不能让未来的农业生产变成无人生产,解决“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

我们都读过毛主席的诗,“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是一道美食,但也带给不少人甜蜜的烦恼——被鱼刺卡住了喉咙。那能不能研发出不卡喉咙的“无刺鱼”?我们学校的高泽霞教授关注到了这一问题,通过潜心研究找到了控制肌间刺的关键基因,并成功培育出无肌间刺的武昌鱼,让“吃鱼不吐刺”不再是梦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范例。

同学们,大学是大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有句话说得好,不去观世界,哪来世界观?个人的见识,首先来自“见”,要广泛地关注社会,然后在不断思考过程中形成“识”,“见多”才能“识广”,认识世界方能改造世界。希望同学们多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带着洞察之眼观察世间万物,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还要主动奉献,实现属于你们这代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个暑假,全球多地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牵动着我们的心。一个多月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发布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警告称,过去三年间,全球消除饥饿的步伐不进反退。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问题。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我们每个华农人都应该立志为全球消除贫困与饥饿贡献力量。我们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能力,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们的校训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除了一代代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科学家,我想举另外两个例子。22年来,从徐本禹老师开始,一届届华农学子在贵州山区接力支教,帮助众多山里孩子实现了“大学梦”,通过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践行着总书记给我们的殷殷嘱托“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今天,在现场,就有一位同学毕业自我们的支教点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为民小学。这个暑假,我们还有6600多名同学在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其中,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2201班韦馨茹等6位同学深入丹江口水库上游的五龙池流域,开展了水质监测、水样测定和水质保护科普宣传,形成了五龙池流域水环境治理调研报告,为“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数据支撑。让他们特别受鼓励的是,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同学们,相约120多年办学底蕴的名校,点燃追求卓越的人生理想。期待你们以今天为起点,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奉献自我,书写亮丽的人生新篇章。我坚信:生逢伟大时代、身处伟大国家,你们一定能展翅高飞、建功立业!

祝同学们快乐成长、学业有成!也祝来校的各位家长亲友返程顺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