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学校召开了“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 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座谈会,在融乐愉悦的氛围中,6位院士与青年才俊分享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6位“狮山大先生”躬耕教坛、甘为人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深思,他们为学为事为人的事迹为教职员工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作为华农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和豪气,激发起了全校师生爱校荣校和兴校的磅礴力量。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邀请部分青年教师代表说感想、聊体会、话成长,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狮山大先生”的崇高风范和精神风貌,将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苏超教授(中)指导学生实验
苏超:攀科学创新高峰,担立德树人使命
近期,学校好消息接连不断。尽管加入华中农业大学仅半年时间,但我为能在华农这片热土工作生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近日,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 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座谈会,现场聆听“狮山大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故事,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精神的继承者、添彩者、传承者和奋斗者的信心与决心。
聚焦前沿:做“常新”和“创新”的工作
身为青年教师,确定研究方向对我来说一直是一大难题。在此次论坛上,六位“狮山大先生”均多次强调,科学研究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从事有意义且影响深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应树立家国情怀、具备战略眼光……这些观点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不仅要致力于基础研究的突破,还需关注产业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不仅写在实验记录里,更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张献龙院士多次强调科研布局需具备系统性和前瞻性。他特别提醒青年科研人员,不应仅追求短期内可见成果,而要围绕关键生物学问题,潜心开展系统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此外,还需培养对科研的敏锐性,善于发现前沿问题。这与张启发院士的“精准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局限于眼前所及,还要善于发现科研中的“未开发宝藏”,争取抢占先机占领科研高地。
团结奋战:“科学无坦途,只要敢登攀”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其中遍布挑战与艰辛。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除了树立远大的志向,还需付出勤奋与坚守,具备坚定的奋斗精神。“狮山大先生”激励青年教师们,要以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坚守艰苦奋斗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勇攀科研新高峰。
会上,邓秀新院士有一句“金句”:“一个人走,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他倡导青年教师凝聚共识,携手共进,共同在科研之路上开创更为广阔的领域。身为青年教师,我们应时刻铭记“狮山大先生”的训诲,紧密团结协作,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科研道路上的困难,共攀科学创新高峰。
师生融乐:“教学相长,科教相宜”
如今,许多青年教师对于是否投身课堂、登上讲台存在顾虑,担忧此举会占据科研时间。在如何权衡这一问题方面,我亦与众多青年同仁一样,经历了犹豫不决的阶段。然而,在这次的论坛上,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张献龙院士以自身为例,阐述了他授课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的道理,厘清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并重。因此,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年轻教师更应多地走进教室、登上讲台、亲近学生。在研究生培养中不仅要信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他们试错和犯错的机会,更要帮助他们提高改正错误的能力。向着“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方向而不懈努力。
“狮山大先生”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站在“大先生”们的肩膀上,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持续涵养“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为实现强农兴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