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奋斗的青春】王秋玲:逆风成长迎蜕变

0001刘涛摄

王秋玲(记者 刘涛 摄)

强力发球、高空扣球……在4月17日下午2022“狮子山杯”女排的决赛赛场上,水产学院身穿14号球衣的主攻手在网前频频打出好球,带领球队获得了赛事冠军。她就是水产学院2020级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王秋玲,凭借连续的上佳表现,她也荣膺本届赛事“最佳运动员”。

儿时的王秋玲曾就读于一所具有体育传统的小学——福建泉州石圳华侨小学。二年级时的她因为好奇,加入了校排球队,从此便与排球相伴至今。

从第一次接触排球,到排球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她将其描述为一段“正向反馈,慢慢成长”的过程。

蜕变,从那条“3米线”开始

进入校队初期,王秋玲手臂力量不足,发球不过3米远。从3米线到6米线,再到9米线,她每天坚持各项体能、力量与技术训练。夏日炎炎,她顶着烈日,汗如雨下;冬日萧索,她迎着寒风,室外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为训练臂力,王秋玲每次要推好几组杠铃,“一组二三十个”,她直言是个“苦力活”;为练习弹跳扣球,她多次练习“三步助跑起跳”去触碰高处的树叶;为训练腿部力量,她时常进行长距离蛙跳。她回忆道“最害怕的就是蛙跳,每次跳完双腿就像灌了铅。”“放弃两字在我这不会存在。”王秋玲回想起那些训练的艰难岁月,如此说道。“当打排球的韧劲,用在学习上来,我便会‘死磕’那些不擅长的科目。”她十分感激这段时光磨砺了她的意志,

“我不希望球轻飘飘地过去,希望球过去之后而是有力量的。”达到了9米线外还不够,王秋玲还有着更高的追求。这样的目标引导着王秋玲一次次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她也将制定目标的习惯运用至学习中,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她都会制定一个大目标和一系列小目标,进入“心流状态”,持续专注。“目标是我前进的动力。”王秋玲谈到。

有一次,王秋玲练习臂力,甩球后手臂严重劳损,“感觉快甩脱臼了,手臂抬不起来”,她一度怀疑自己再也不能打排球了。为了不让队友们担心,她只字未提。幸运的是一段时日过去,王秋玲的手臂终于好了起来。而那时,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手臂力量突飞猛进,“力量上有了一个质变”。从替补到主力队员,从二传转到主攻,王秋玲的优秀终被发掘,在一次比赛中被特招选中。“现在的自己挺感激那段时间努力的自己。”王秋玲回忆道。

2020年,王秋玲来到华农攻读硕士研究生,揣着对排球的一腔热忱,她进入了校队,并在“狮子山杯”的赛场上与队友刮起了一场“青春风暴”。回想这次经历,在王秋玲看来,每一场胜利的背后,蕴藏着的,是失败的辛酸与力量的积蓄。

困难局,逆风翻盘的铺垫

“我希望我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并且这个希望能实现。”王秋玲直言,“狮子山杯”的备赛给了自己挺大的压力,“比赛这一路走来,我们打得并不容易,大家都承担着许多压力与期望。”备赛中,王秋玲和队员们在日常训练里进行了大量基础练习。

“如果没有小组赛,我们不一定能最终站到最高领奖台上。”小组赛上,本届“狮子山杯”亚军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女排曾2:0完胜赢她们。面对小组赛失败,对手副攻强劲的局面,王秋玲和队员们努力调整焦虑的心态,开始冷静分析比赛中暴露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了战术,更换了防守策略。

奋力一跃(学通社记者 仰子骏 摄)

王秋玲奋力一跃,“重炮”击球(学通社记者 仰子骏 摄)

在决赛第二场水产大比分落后于生科的阶段,王秋玲在心中默念——“冷静发挥,攻破对手薄弱点”。随着比赛推进,她的心中更多的不是对失败的恐惧,而是“冷静面对每一个球”的决心与信念。回想起之前小组赛节奏过紧,急躁失序的问题,她便刻意放慢与队友们沟通的语速,希望队友们先冷静下来,把输赢先放在一边。“获得胜利的一瞬间我才从全神贯注的紧绷状态出来,我们赢了!”那一刻,王秋玲和队友们相拥而泣。“那一刻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成功了,不仅战胜了对手,更战胜了我们自己。”王秋玲说道。

对于中国女排过往的失利,王秋玲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体育竞争中,没有谁是常胜将军,赛场上瞬息万变,及时调整状态很重要。”她告诫自己,面对比赛,要保持冷静,尽管处于逆风,也不要灰心;每一次失败,都是获取经验的机会。“经过这次比赛,今后若再遇到困难局,我反而会庆幸,因为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困难准备,总结经验,冲到最后!”王秋玲谈道。

离开了激烈的赛场,王秋玲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体育爱好。在她这里,体育不被单一定义为竞技,而是“一种压力的释放,一种身心的享受。”

运动,一种纯粹的享受

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除了排球,王秋玲还会在课余时间参与其他体育运动,并将其视作释放压力的过程。每当她写文章、看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时思路遇阻,她便会在第二天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体育运动,“昨天思绪还缠绕着,今天思绪就变得清晰了”,运动完后,王秋玲总能放下烦恼、厘清思绪。

4

享受运动快乐的王秋玲(受访者 供图)

她将每一次体育运动看做一次进入“心流状态”的过程,而与学习、做科研时的心流状态不一样的是,“这很纯粹,没有任何利益相关,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享受流汗后的轻松愉悦”。她拿画画作比,谈到运动与画画等兴趣爱好的本质是相似的,“会累,但愿意沉浸其中,是一种享受”。

而对于不喜欢流汗甚至畏惧体育运动的同学,王秋玲也给出了她的建议,“我们不要太单一地定义体育运动,体育不一定是剧烈的,我们可以选择更简单、更休闲的方式,例如竞走、瑜伽、游泳、打太极、跳舞、踢毽子等等”,她也鼓励大家多去尝试和挖掘自己感兴趣并且能接受的体育项目,科学分配学习和运动的时间,让运动融入生活,伴我们一路健康前行。

“平时的我可能不太自信,但打排球的时候我却特别自信和从容。”王秋玲坦言,排球给了她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舞台”上,她可以尽情地做自己。

与排球相伴的日子里,她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像一颗逐渐升起的明星,在人生的赛场上不断闪耀着属于她自己的光彩。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谢雨欣 审核人 曹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