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荆楚网】罗小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一个改革着力点,就是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包括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提升了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了脱贫对象的发展机会。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产业基础、区位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脱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受就业能力、就业渠道等因素的影响,脱贫农户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群体。脱贫地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问题,构成了制约乡村振兴全局的短板。因此,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基础,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底线任务。

要用县域城乡融合思维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短板仍在乡村,尤其是脱贫地区乡村。弥补脱贫地区发展的短板,实现城市与脱贫地区乡村的共同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城乡融合极为重要。只有拆除城乡制度壁垒以导入外部活力因子,才能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将城市的人才输入脱贫地区、城市的资本投入脱贫地区、城市的科技成果应用到脱贫地区,有利于缩小各地居民的收入差距、为脱贫地区农民供给均等的公共服务、提供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充分及发展不平衡问题。与大中城市相比,在县域范围内打破城乡分割格局,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本更低、更具现实可行性。

要从产业融合视角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脱贫地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与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的作用,使第一产业的“压舱石”功能更加稳固;结合第一产业的产品特色发展二三产业,使第二产业的“纽带”作用更加显著,第三产业的“引擎”作用更加强劲。只有从产业融合视角推动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村产业范围,提高农业附加值,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最终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

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工作

我国脱贫地区大都处于远山、高原、沙漠等地区,伴随着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贫困问题与生态脆弱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和重合度。在脱贫之后,这些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结合起来,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去考察和指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因此,对于脱贫地区而言,要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等方式实现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破解脱贫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难题,同步实现乡村环境优美和脱贫家庭生活富裕。

(罗小锋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院长、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4-10/15/content_1851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