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高校新闻宣传要有温度

在时下大宣传的格局下,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当以讲好大学人故事、传递校园正能量为主题,创新宣传新闻工作机制,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做好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笔者认为要有三种业态。

以教育情怀宣传华农。宣传工作者要有教育情怀,记者要努力做学者,学者也要努力做记者。高校新闻宣传既要有高度、深度,也要有厚度、温度。所谓“高度”,就是宣传工作起点要高,方向要对,内容要富有正能量;所谓“深度”,就是图文内容要有内涵,有格调,有态度;所谓“厚度”,就是在现在快速阅读时代,除了分享信息,还要传递能量,文章要有分量;所谓“温度”,就是在忠实于事实的基础上,要体现人文关怀,展现真善美,用文字传递温情、温暖。

新闻宣传要注重创意策划,着眼校园生态,彰显高校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编印了年度新闻宣传工作策划采编方案,列出了新闻宣传月表,列举每月主题、重点和采编策略,如3月推出“开学第一课”“酷跑”专题,4月推出“三田”专题,在师生中反响良好。我们提出新闻宣传要遵循如下原则:坚定不移地保证质量,记住故事与生俱来的价值,保持开放和好奇心的心境,持续收集注意力,不断提高启迪性,提倡短、实、新,积极尝试全媒体融合创新。创意策划围绕师生兴趣点和注意力,以小见大反映鲜活的校园生态。内宣突出“课堂一线”,校园新闻网实行频道制,广视域、多视角反映学校良好的耕读风气和学习生趣;外宣突出“专家声音”,注重研究成果的推介传播,借助外媒,反映各领域特别是“三农”专家观点,增强学校文化影响力。

以农业思维宣传华农。英国创造力研究专家肯·罗宾森教授在2006年TED大会上的演讲《学校扼杀创造力》中提出“我们应该用农业化的思维方式思考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不是产品,而是有机体,他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和气候,作为农民,任务是保证种子拥有最佳的生长环境。”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在2014年武汉“名家论坛”讲座中提出“教育更多要用农业思维,要春风化雨、循序渐进,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引用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的话道出教育改革的真谛:“教育不是工业,把产品以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产出来;教育是农业,给予作物适当的土壤、养分和阳光,它们就能自己成长。”作为高校教育者,最大的任务是让学生拥有最佳的成长成才环境。作为宣传工作者,要用农业思维做好宣传工作。农业关注作物生长的“土、水、气、肥、种、管”,农业思维强调系统思维、生态视野和绿色理念,这也是宣传工作应遵循的理念。

以支持模式宣传华农。坚持支持模式,应主动对接校外媒体,实现重大宣传报道联动。所谓支持模式,就是一方面主动对接中央媒体,寻找中央媒体重大宣传报道策划在校园的“落地”“开花”;另一方面积极沟通和策动央媒、专业、地方媒体,共同策划重点宣传报道专题,打造新的报道舆论场。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我校与多家央媒对接展开系列报道,在2014年12月5日回信一周年之际,又共同策划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深度报道;2014年5月,我校原创话剧《牵挂》赴京汇报演出和本禹志愿服务队进京报告会,我校与多家央媒策划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题报道;2014年10月,“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校召开,全球转基因研究领域20位顶尖专家云集,我们与媒体协会策划同期举办全国媒体记者科学报道研修班,营造转基因报道的权威舆论场;此外,我校与地方媒体(《武汉晚报》)共同策划举办“未来科学家”班,探索大众科普宣传新途径,目前已办到第六期,广受关注和推崇。

作为宣传工作者,我们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筑牢“华农年轮”,让跨越三个世纪薪火相传、有着117年办学历史的华农,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种历史厚重感;这个梦想就是绘就“华农地图”,让一代代学人耕读不辍、有着5平方公里“版图”的华农,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态;这个梦想就是塑造“华农名片”,让揽尽湖光山色、有着8.5公里湖岸线的美丽校园,有更靓丽的文化色泽。

我们将为这个梦想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