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呼唤更多的个性老师和个性课堂

这两天,从新闻网看到,最近的校园课堂有点“任性”:玉米专家、遗传学授课教师严建兵教授在第一课上,除了给刚度过寒假返校的学子讲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谈遗传与生活外,还给他们“约法三章”:不开“小会”、不玩手机、须按时完成作业,严老师说,他的课堂“可以睡觉、不可以打鼾”,总之——“我绝对不会在课堂上讨好你!”这样的个性表达,其实带有强烈的反语和反讽,自然是希望他的学生都能爱学习、守规矩、爱课堂。我们相信,在严建兵老师的个性课堂里,恐怕不会有人愿意打瞌睡。

这样的个性课堂谁不爱呢?学生对课堂的爱,首先来自教师对课堂的热爱。从《开学第一课——新学期教师授课心语集萃》连续刊载的20位老师的授课“攻略”中,我们无不感受到这种扑面而来的对教育、对岗位、对学子、对课堂的挚爱:顾泽茂教授援引大量图片和实例,从湖北省讲到外国,从鱼塘鱼病讲到餐桌菜品,第一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都能立志,努力成为一名“鱼大夫”;理学院刘泉副教授的第一节课,注重教育性与趣味性兼而有之;讲授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的动科动医学院郭爱珍教授认为,新学期第一课,虽内容上有点象写“八股”,须进行基本的课程介绍,但她一般都会亲自上第一课,因为“这堂课对整个课程举足轻重,是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交流,第一印象”;不少教师提到了关键词,给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王运教授,更凝练出6个关键词:目标、习惯、勤奋、方法、快乐、责任,王老师在边疆工作过,他的第一课上,更是洋溢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立德树人,无疑是一个宏大命题,需要落细落小落实。我们的课堂教育,除了讲授科学理念、专业素养、学术思维,更需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我们的师生交流,除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的传授,更要有直抵内心的情怀启蒙、关照天下的责任与胸襟的心灵碰撞,需要师生的相濡以沫、从游之乐,需要思想的交汇融合,甚至需要放下任何架子的忘年之交。

我们都说课堂神圣。但笔者以为,除了敬畏和膜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课堂更应灌注热爱,它发自内心,凝聚在师德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里,外化于教师的举手投足间。没有爱的内核的教育或课堂,是不饱满的躯壳,不能唤醒灵魂和生命。如果说,授课老师自身讲课都提不起兴趣,如何激发学子对课程的兴趣?倘若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和育人事业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充满热爱,又如何要求我们的学生耕读不辍,求真求实尚美向善?

其实,神圣而又充满热爱的课堂并不排斥鲜明的个性。恰好相反,在新媒体博兴、价值多元、声音多维的语境下,“80后”“90后”的小鲜肉们,其实更喜欢个性而不说教、真实而不做作、自我兼及他人的体验,更易接受个性的老师,更加欢迎个性的课堂。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相伴教育活动始终的,就应是充满愉悦体验的、良好互动的、真实独特的生长,教育的过程乃至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无不指向以生为本的、全面的、个性的教育和成长,而不是千人一面、流水线式教学或生产。

记得去年邓秀新校长做客“共同空间”时谈到他理想中的大学,除了环境优良、文化典雅,更要有“老师爱专业、爱事业、爱学生”。个性课堂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师德之美,师爱之浓,蕴含着立德树人的爱的底色,是知识之爱,更是思想和道德之爱。

今年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开展这个活动的宗旨,乃是希望在教书育人的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我想,无论教育的思路如何拓展,教学的方法如何精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变,课堂神圣不改,师德与师爱不减,由此,我们呼唤更多的个性老师,开出更多的个性课程,点亮更多的个性课堂,促进更多学子的个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