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从理论层面、问题层面、实践层面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本质任务、时代任务和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在“两个融合”上做实功。
以理服人与以文化人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既做到以理服人,又做到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与以文化人融合,应把握好“三个导向”:
其一,思想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要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困惑、最尖锐、最敏感的思想和理论问题,能够“讲清楚、说明白”。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解决思想观念多元化问题,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解决文化自信不足问题,以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德行困惑问题,以法治教育解决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
其二,价值观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党的历史和理论教育,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用系统理论说服人,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理论引导人,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其三,认识论导向。教育引导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主渠道与主阵地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政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特别是用好“三个平台”。
其一,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思政课与各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要坚持研教结合,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条件资源保障,提高教学针对性、贴近性和实效性。同时,强化课程育人和思政功能,巩固师生“面对面”思想启蒙交流平台,构建师生“手把手”实践指导体系,营造师生“肩并肩”文化育人氛围,激发和调动广大专业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二,用好实践育人主阵地。更加注重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健全“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分层次、分阶段的梯度实践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体系的思想教育功能;完善学校“三田三早”特色实践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模式的思想教育实效;打造“本禹志愿服务队”等学校实践育人示范品牌,有效提升学校实践育人的影响力。
其三,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树立“同心圆”思想,统筹网上网下,善于运用网络的聚合力,网上网下有效互动,做大做好“朋友圈”,凝聚正能量。网上,新媒体有效联动,形成合力;网下,微主题教育策动,形成品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从墙上、纸上、电视上向方寸屏幕转移,打造聚合力与传播力俱强的微平台,构建以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为核心,以二级单位新媒体为主体,“微信-微博-客户端-新媒体矩阵”四位一体全方位的微宣传格局,运用“微思维”,进行“微传播”,强化“微宣传”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微意识、加强微行动、融入微时代,以微活动引导深思考,以微语言引起大震撼,以微行动引领新风尚,以微作品引发正能量。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禾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