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人人皆是志愿者,处处均可为公益

在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准备坐公交车出门办事。候车时,我看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障人士也在等公交。公交车到时,我本想上前帮她把轮椅抬上公交车的台阶,可我看到公交车上的台阶在司机的控制下变成了一个坡道,那位坐在轮椅上的阿姨自己上了公交车。她上车后,本来坐在前排的人主动让出了位置,那些座位自动折叠起来,露出了专为轮椅准备的挂钩。在司机将防止轮椅滑行的挂钩挂好后,公交开动了。

之后我在思考,从这位阿姨上公交到下公交,她的出行很便利,这一过程好像并不需要志愿者的帮助,但我感觉到,这一过程中,好像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角色,都在为她便利出行做准备。这应该是我们成为志愿者、做公益的目标——人人皆是志愿者,处处均可为公益。

人人皆是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志愿行动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这也正是“本禹志愿服务队”十几年来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从2002年本禹大哥一人的支教行动,到今天超过百人的研究生支教团和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从红杜鹃爱心社一个社团到“张瑜服务队”“e路阳光”“星星雨”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社团百花齐放;从2013年话剧《牵挂》的首次公演,到今天“牵挂剧社”走出校园的近百次演出,我们感受到了志愿服务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力量,也已然欣喜地看到了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

可以说,志愿服务切实地惠及到了更多的人,志愿者真实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志愿者不能止步于“自己与他人收获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应该更加重视与政府、企业的协作。对比之前在日本的志愿服务交流以及在美国这段时间的生活体验,我发现国外的志愿者更具有自主性,他们喜欢通过社会调研去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共同去解决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志愿者的自主意识与主动行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志愿者不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填补政府与社会职能空白的群体,更应该立志做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善于同政府、企业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这样才能让“人人皆是志愿者”的目标得以实现。

那么,“处处皆可为公益”又意味着什么呢?一个自动升降的方便轮椅上下车的台阶,这个暖心的细节设计与想法就是处处皆可为公益的体现。所以,当有人问我读了博士还怎么做志愿服务时,我会说,不是只有去了山区小学、去了残障学校的人才是志愿者。我们学好专业,让专业技巧得以运用,从而方便更多的人,这也是公益行为的一部分。去年,我得知一位公益委员带领团支部的同学回收了学校附近饭馆的剩油,希望通过皂化反应将油脂制成肥皂。虽然只是尝试,但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地!运用我们所学的技术,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去做公益。所以,不用愁于志愿服务创新难,只要我们多些调研、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生活中处处皆可为公益。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四周年的日子。新时代里,让我们秉承回信精神,让志愿服务与时代相和,每个人做一件好事儿,形成一道靓丽的志愿服务风景线。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评论员 安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