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四个认识

当前,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和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落地落小落实,对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了系统谋划和精心安排。可以看出,学校党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了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向心力、奋斗力和持久力的重要举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达到的准度、深度、宽度、力度等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们在办学治校尤其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的精神状态和行动状态。要深刻认识到,这次主题教育的意义对于奋进在新甲子征程上的我们而言更加丰富、更加重大,因为在全新的办学起点上追寻办学初心,担当“为中华复兴而育人”和“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使命,检视治校差距,以久久为功的实干劲儿推动学校事业再进一步,就必须让个体发生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发展的变化,进而让集体生成可以把握新时代、新环境、新发展的能力,实现“宏农学,扬囯光”的愿景。

认识到接续性。事物向前发展总会体现某种内在的关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延伸,其中都贯通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要义,针对性、教育性、指导性、实践性极强。对于我们而言,每一次主题教育的开展就是一次我们回看办学治校成效的“阅兵式”,也是一次我们面向未来如何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型研讨会”。每一次主题教育凝聚的共识、找准的问题、形成的成果都在接续中转化为我们向前矢志奋进的有效助推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接续性落到学校这里就是要强化各级党委的政治领导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三全育人”,在不断地奋斗中写好高等农林教育的奋进之笔。

认识到哲理性。“不忘初心”内含“我们从哪里来”的哲学之问;“牢记使命”内含“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去到哪里”的发展观之思。可以看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化,通过主题教育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更是给出了从意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具体要求。我们要认识其中的哲理性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武装,尤其要加强创新理论武装自身的能力,加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等的学习思考,以此推动新时代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学校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就是改革举“为谁改”“谁来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等重要命题背后就是哲理性的现实考量,而不是“飞来峰”。从这一点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就应该明白“辩证看,务实办”是其核心要义,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遵循。

认识到斗争性。葆有斗争精神会让我们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的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我们“找差距”,这里的“差距”一方面是要我们看到“小我”个体的不足,另一方面是要我们看到“大我”集体的短板。对于“自我揭短”或“亮家丑”式的“暴露”其实就是斗争的生动体现。敢于同自己的短板弱项进行斗争需要有豁出去的魄力、稳得住的定力和干的好的实力。同自己的不足进行斗争,同事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斗争,需要意识,更需要方法、艺术和能力,不是无原则、无立场、无方向的为了斗争而斗争的斗争。新甲子元年,学校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进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集结号”和“冲锋号”,但我们少不了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有的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那么,跟上新时代的“节奏”,走好新征程的“步子”就得用斗争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认识到实践性。实践性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落脚点,也是创新理论武装后的着力点。“抓落实”的导向十分明确,如何抓、抓多少等等都要深入思考。毛泽东同志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提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通过本次主题教育就是要让我们树立实践导向,将所思所想所学所得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正真抓紧、抓实,而不是“雨过地皮湿”的做派。对于我们而言,这次主题教育的实践性同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回信精神和“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教书育人初衷具有一致性。我们抓紧、抓实本次主题教育或者检验本次主题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党的建设是否同教书育人有效融合,切实达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

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接续性、哲理性、斗争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找到自己,更好地奋斗前进,更好地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本文作者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张贵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