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大豆团队赴东北大豆主产区开展深度调研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大豆研究团队李霞教授一行赴东北大豆主产区开展调研(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8月中下旬,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大豆研究团队李霞教授一行赴东北大豆主产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调研,推动大豆生物育种合作,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期间,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庆山教授,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朱龙付参加了调研活动。

深入种业公司,探讨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调研团队深入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作为现代国有控股种业公司,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和进出口业务于一体,是我国种业公司的龙头企业之一。垦丰研究院副院长孙树民和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带领团队参观了生物育种研发实验室以及育种基地,介绍公司在大豆品种研发方面的历史沿革、最新进展及发展理念。

大豆团队还向垦丰种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自身在共生固氮、根瘤菌剂、基因编辑及智能育种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和优势,并就已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汇报。在现有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双方深入讨论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的策略。

走访科研院所,聚焦大豆育种技术创新

调研团队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朱龙付教授带领下,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大豆所副所长王家军研究员和栾晓燕研究员、黑河分院副院长鹿文成研究员及团队专家进行交流,并到田间地头了解大豆育种进展及重大需求。黑龙江省农科院详细介绍了他们在大豆高产、优质、抗病、耐逆育种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在东北地区气候环境下高效共生固氮的技术应用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李霞教授在交流会上详细介绍了我校大豆团队的发展情况,并汇报了与栾晓燕研究团队在多个合作项目中的研究进展。她表示,双方在大豆抗性育种、共生固氮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旭彤教授作了关于“人工智能助力大豆设计育种”的报告,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大豆育种进程,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基因组选择等手段,优化育种方案,提升育种效率。双方围绕人工智能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以及产业面临环境变化产生的新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多项深度合作达成了共识。

调研团队还前往吉林省农科院,与副院长张伟研究员、大豆所副所长蒋洪蔚研究员等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大豆团队分别就团队在高效固氮、耐逆境育种、智能育种等关键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并深入交流,双方就大豆生物育种重要领域的深入合作达成了新的共识,并将携手探索吉林省大豆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团队与冯献忠研究员领衔的大豆团队就种质创新、表型组平台建设以及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实验室的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也为未来在大豆育种技术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

深化高校科研合作,推动青年科研人才培养

调研团队还前往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庆山教授出席调研活动,农学院院长辛大伟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校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教学模式及大豆共生固氮方向的研究进展。双方回顾了过去在共生固氮和耐逆境育种等领域的成功合作,并就黑土地酸化恢复、大豆品种改良、病害防治、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如何面向黑龙江大豆育种与栽培等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化跨区域合作,推动相关研究的成果转化,共同应对大豆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双方还特别强调了加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鼓励更多年轻科研人员参与前沿领域研究,为大豆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支持。

据悉,大豆团队通过此次调研,与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深入调研与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东北大豆产业当前发展现状与主要需求,以及大豆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豆团队将进一步明确以“产业需求、场景与用户导向”为核心的新型科研创新模式,落实“应用基础为产业服务”的理念,将深化与东北地区各方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基因编辑、智能育种、多性状整合育种等前沿领域,联合攻关,面向用户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大豆育种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通讯员 王旭彤 审核人 李霞)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