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的计算机实验课程是按课表安排上课,有一本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四个班一起上”,外院09级5班的李昌伍同学说。新学期伊始,外院10级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发生了变化。外院10级2班的王娟同学说:“我们需要在上实验课的上一周去机房预习,预习过关了,才能学习下一周的实验课程.。”记者从上机房预习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和结果用几张图表进行了表示。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预习存在诸多疑问,为此,记者采访了理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负责人汪毅老师。
从汪老师那里,我们了解到,从2011年的下半学期,计算机基础实践系列课程开始改革,首先在10级实行。试点班级包括外院8个班、生科4个班、植科3个班、环科2个班、法学2个班及农学3个班的22个班级,共664名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通过试点观瞻,其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选课等将逐层在全校推行。
这份体系改革由47名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老师推进,酝酿已久,汲取经验,在2010年的4、5月份成型,现在还在不断的发展和逐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系更有层次化,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应用能力、专业的信息应用能力、提高的信息应用能力,使教与学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学习。
现在的试点计算机课程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机实验课程中加入了预习环节,预习是实验课程的先决条件,及格了才能按上学期预约的实验课程上课。关于此,记者问及为何要加入预习环节,汪老师解释道:“加入预习环节可以有效的使同学了解课程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有些同学在高中就已经学过,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花费更多时间;没有学过的同学,可以在预习中自学,也许付出的时间要多一点。”记者还了解到,课程学习与预习的知识不完全相同,是对预习的拔高。学生每次实验课程的单次实验分数,将作为最后考核的一部分,而且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方便的进入系统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动态。
通过采访发现,同学们最关心的还是上机预习。同学们可以在周一至周五8:00—11:30、周一至周五18:30—21:30去逸夫楼C座6楼D网预习,也可以在此时间段在校内的校园网预习。届时进入http://211.69.135.210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实验预习系统即可。当问及D网的100台电脑与664名同学预习总人数会不会发生冲突时,汪老师说:“此前考虑过,也看过同学们的课表,基本上不会发生较大的冲突。如果我们在周五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没有预习,那么会通知各班班长,让同学们在周末两天预习。”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预习是否过关存在疑虑,便问汪老师万一没有过关是否有补救措施。他讲道:“如果预习没有过关,课程系统就打不开。如果有时间的话,还需要再预习。因此同学们要及时了解自己是否过关。”他给出了一个例子,如果在周五下午发现自己没有过关,而课程是周一下午的,那么他(她)不仅要预习还要重新预约课程(进入http://phy.hzau.edu.cn)。为了更好的使同学了解信息,汪老师说:“有一个想法是,采取手机群发的方式,系统将会把没有过的通知及时发给个人。”
此次课程建设目标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具备农业特色的、面向专业应用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拟已形成《高等农业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汪老师说:“改革就是希望,在信息化的今天,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知识,对你自身有所帮助。”
计算机教师陈芳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实验课堂的知识含量将更大,要做好准备。”王娟同学说:“预习使我们更好的学习课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实际上是在节省时间,可以学到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