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非遗进课堂,传承中华文化

南湖网讯(通讯员毕伊湄 杨彩钰)近日,我校源行团队联合武昌区团委在小东门、静安、起义门等八个社区开展面塑和葫芦烙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课堂。百余名社区小学生参与其中,亲手制作非遗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文化之乐趣。

在小东门社区的活动室,源行团队成员用课件讲述着中国传统面塑的发展史和流派分布。

“公鸡由五个不同颜色的面团构成,分别是红、黑、蓝、黄、白。”工商1502班杨彩钰负责讲授此次公鸡面塑制作课程。“揉面团时要先拉伸,力道再由大到小的进行揉搓。”杨彩钰一边用手中的面团做演示,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团队成员分散在学生中间,协助小朋友进行制作。来自亲亲幼儿园大班的侯决东说:“老师教了好多捏的技巧,我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也从无到有。” 两个小时的体验课后,学生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团队还前往起义门社区,带领小学生探索葫芦烙画的秘密。成员们从葫芦烙画的别称、寓意、历史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认知课件上葫芦所烙的图案。

“葫芦烙画选用的是小亚腰葫芦,需要经过打皮和晾晒这两个步骤之后才能制成一个干燥、易保存的葫芦。”生信1501班徐琼烨介绍说,“我们要挑选完全干燥、高约15厘米、外表光滑颜色淡的素葫芦。”制作中,小朋友初次接触到电烙笔,不会控制用笔力道,使得烙线不流畅,团队成员便对小朋友手把手进行用笔技巧指导。

据悉,为了制成更适合于5至12岁小学生的课程,源行成员在团队已有的非遗项目课程基础上,搜集资料,反复对比讨论,设计出选题方案,制作出课件,亲自动手操作并试讲。最终,团队选定了课程时长、难度都适中的面塑和葫芦烙画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印证,能够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微薄之力,我们辛苦也是值得的。” 会计1502班杨梦娇说道。

审核人:吴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