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董了了 尚楷)7月7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江苏连云港等地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实践第一站浙江丽水,通过发放问卷、走访市场、参观医院、座谈交流等形式,借助医院平台,开展为期4天的生物医药行业链末端环节的探寻之旅。
一闻药师讲解,大开眼界
7月10日,实践团一行五人来到丽水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与六位临床药师进行了座谈交流, 临床药师表示,相对于高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工作,在医院的科研工作大多是临床研究观察,如药物上市后再评价。同时她们谈及对生物医药的看法,介绍了一些临床医药的相关知识。
随后,药师朱延焱针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用于化疗的传统细胞毒药物,提出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如上市不久的生物制剂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被证实在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药师徐艳艳讲解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带领同学们前往病区药房参观,介绍了医院目前使用的几大类生物制剂,包括血清、单抗、胰岛素、微生态制剂类、凝血酶类等等。实践团成员杨子欣表示自己听了药师的介绍后才意识到对于生物制剂的了解过于粗浅,而且经过此番学习,她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大的兴趣。
二闻专家教诲,受益匪浅
7月11日,实践团与副院长纪建松进行座谈。纪建松表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主要针对高发性重大疾病,如肺癌靶向药物已发展了几代,早期有易瑞沙、特罗凯,最近有埃克替尼等;但对于一些发病率不高的癌症,因研发药物难度大、经费高,相关研究比较滞后。
“如今各个学科的综合也很必要,”纪建松说,“比如现在有一种利用磁敏感材料消除体内癌细胞的办法,就是结合了物理学知识。”他提出在做科研中,思路清晰、善于拓展思路的重要性。他回忆道,自己的团队曾探究肝癌的早期防治方法,从患不同程度肝病的小鼠尿液生物标志物入手,拓展到人类肝脏疾病,发现了大多肝癌是从乙肝发展而来的,从而提出了肝癌的风险预控机制。
纪建松作为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博士生导师带出了不少优秀研究生,他说:“不论是做生物科学基础研究,还是做临床研究,都是互通的,有真本事的人才都会得到青睐。”他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给自己设立明确的目标。
三闻民众心声,对症下药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了解近期中药材销售情况,对比中西药的生存状况。通过走访常驻商户了解到最近的中药材市场较为低迷,主要是因为商户所售的中药材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近年来药材污染遭受质疑。入驻市场30年的商户陈光标说道:“我们家主营是燕窝、冬虫夏草和别直参,因为我们主要做批发,回头客比较多,生存现状比其他零售的还是好些。”
实践团一行为调查普通老百姓对于该行业的了解,前往人流量大的丽水万地广场发放问卷。当被问及对生物医药前景的看法时,大部分群众表示其有一定的发展价值,却对整个行业不太了解。针对这一现象,团队成员将在其他城市进行同样的调查,并统计数据提出相关行业发展建议。
据悉,该实践团还将奔赴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生物医药整条产业链的调查,希望了解生物医药产业现状,结合我校生物医学中心的发展,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审核人:郑泽涛